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春秋鲁国国都在哪里? > 第625章 鲁灭邾国(第2页)

第625章 鲁灭邾国(第2页)

献俘,是在鲁国亳社献的。古时,但凡建立一个国家,必先建造一个用于祭祀的建筑,这个建筑就叫社。

这个社,其意义于警示子孙后代要吸取国家败亡的教训,好好治理国家,避免亡国之灾。所以,大周王朝诸侯国设立,就有建国先立社的讲究。

由于大周王朝是灭了殷商而建立的王朝,所以,大周王朝各诸侯国所立的社,吸取的是大商王朝灭亡的教训。

而殷商王朝最早定都于商丘,后来商汤迁都于商丘东南方的亳都(今河南商丘古城东南),一直到商王朝第十位天子仲丁,均建都于亳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仲丁时期,亳都遭遇洪灾,都城被淹,商王朝被迫将都城西迁至隞都。但从此以后,商王朝开始了漫长的“九世之乱”,直到第十九位天子盘庚时期,又将都城迁回亳都,并施行先祖商汤的仁政,商朝得以中兴。

但是,盘庚当了十五年天子后,却又将国都自亳都迁都于北蒙,北蒙后来改名为殷都,即今河南安阳。本已中兴的大商王朝,在经历了盘庚、武丁两代天子后,开始走向没落。

特别是到了帝乙、帝辛时期,商王朝的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各路诸侯纷纷反叛。帝辛虽英勇善战,但连年征战使商王朝国力疲极大消耗,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

而且,由于国内兵力空虚,帝辛又将其主要兵力用于应付东南方面的诸侯叛乱,使其对西北方面的控制下降,给了当时盘踞于西北的周国以可趁之机。

周国在经历了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励精图治后,国力开始强盛起来,联合了许多部落公开反叛商王朝。最终,商王帝辛仓促组织奴隶军抵御不敌,在牧野一战中大败亏输,帝辛自焚而死,大商王朝灭亡,大周王朝建立。

大周王朝分封宗亲、功臣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定下的规矩就是立国先立社,而这个社名,取自大商王朝的发迹地、昌盛地亳都,故称亳社。

这一次,鲁哀公率鲁军攻占了邾国,俘虏了邾隐公及邾国一干公卿大夫,至鲁国亳社献俘,给人的感觉就是:注意啦注意啦,看看这个邾国,就这样灭了,咱鲁国可以提高警惕,不能被灭了啊。

邾隐公早就心灰意冷,他的邾国以及他的众公卿大夫们,如今已经沦为鲁国囚徒,一切只能听天由命,随鲁国佬摆布了。

史料记载,邾隐公后来被囚禁在负瑕,今山东兖州东北的瑕丘县。由于国君被囚禁于负瑕,所以当时亡国的许多邾人追随邾隐公至负瑕,这些人又不敢自称邾人,对外宣称来自峄山,自称峄人。

峄山,正是邾国祭祀的大山,也是邾国所在地。

讲到这里,邾国貌似就这样成了历史。但是,有一个邾国人不甘心,他正是茅夷鸿,那位在鲁国大兵包围邾国都城之时慷慨向邾隐公进言抵抗的邾国公族大夫。

本来,茅夷鸿因自己的谏言被否决,愤而回到自己的封地茅邑,踞城而守,向全邾国人民发出誓死抵抗鲁军侵略的声音。

但鲁军拿下邾国都城后,季孙肥以及鲁哀公自以为已然灭了邾国,对这个茅邑根本看不上眼,俘虏了邾隐公后就班师回鲁了,这给了茅夷鸿复仇的机会。

茅夷鸿深知,凭自己区区一介茅邑,根本不可能向鲁国复仇,救回国君,复活了邾国,他必须求得外援。

这个外援,当然就是吴国了。

茅夷鸿几乎将整个茅邑的财物都装上了车,亲自赴吴国求见吴王夫差。

整个茅邑的财物,应该很可观吧?

嘿嘿,那就统计一下吧:四张熟牛皮,再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

啊?就这丁点?

是的,史料记载,茅夷鸿以束帛、乘韦献吴王。这个束帛,就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这个乘韦,就是四张熟牛皮!

吴王夫差显然不可能被这丁点礼物所打动,但是茅夷鸿的一番慷慨陈词却打动了他。

茅夷鸿对夫差道:“大王,鲁国已经灭了敝国!鲁国为何敢灭了邾国?无非是看到晋国虚弱而吴国遥远,所以敢以强凌弱。

鲁国与敝国本就有盟誓,然违背天道,出兵灭亡敝国。敝国弱小,本不敢爱惜自己,只怨天道不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