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春秋鲁国的相是什么官位 > 第255章 丘甲兵制:继初税亩后,鲁国为何又要推行丘甲制(第2页)

第255章 丘甲兵制:继初税亩后,鲁国为何又要推行丘甲制(第2页)

甲,即甲士,就是士兵。但这个士兵,跟晋国州兵制度的士兵有所不同,鲁国的丘甲,必然是带甲的士兵。这个带甲,不单指穿着甲衣,还有武器、战车、战马等!

于是,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鲁作丘甲,指鲁国实施了在定居点征兵和军赋的制度。

我们在讲晋国时,对晋作州兵作了详细的解释。关于国家征兵,放到现在,貌似很好理解,服兵役是公民一项义务。

但春秋时期,参军绝对不是什么义务,而是一项权利,是一项仅仅由贵族阶级才拥有的权利。这个贵族阶级,主要的便是士和大夫级别的人,即国人。

也就是说,参军入伍,当时是一种身份与权利的象征,并不是你格斗技能好、身体素质强,你便可以报名参军。当兵是不报名的,而是点名的,被点到的,不是士大夫,便是都城里的国人!

都城外的农民,住郊外的野人,那是没有权利参军的。也就是说,那些没有被城墙围起来的州、丘、郊、遂、虚等定居点上的人们,没资格为国家而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战争的形式、目的、意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春秋江湖少不了战争,战争也少不了谁被灭了。而这个被灭,并非是这个诸侯国的全部被占领了,而是仅仅指都城被攻破并占领了。

所以春秋时总会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史料往往会记载哪个国家被灭了,但过了一会儿史料又出现了这个国家的名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个国家的国人们到了另一个地方建立了一个都城,这便算是又建立了这个国家。

这便是周王朝分封制下的一个现象,因为分封的不是一大片国土,而是一个都城,以及都城外多少土地,仅此而已。大国百里,中国七十里,小国五十里,决定的是都城的大小。

初期的战争,没有什么边境摩擦之说,而是进攻到都城了,才叫被侵略!

但时代不同了,象晋国这样的大国,经历多年努力,疆土扩大很多,尤其是灭了很多国家,象虢国、虞国、魏国等等,这些诸侯国原本都有都城的,都城往往都是繁华的。

外敌入侵,尤其是当时晋国所处戎狄地带,已经不再将入侵点放到晋国的都城绛都了,此外晋国还有曲沃、翼城、屈城、浦城等等都是较大城市,戎狄骑兵呼啸而来,随便哪个城市都可以去抢掠。

随着经济发展,甚至连城市都不需要去,去一些规模较大的定居点便可以抢掠!

军队的职责,已经不能仅限于保卫都城了,军队必须保卫整个晋国,那便必须保卫整个晋国的城市和定居点!这意味着,晋国需要更多的士兵,如果仅仅靠国都的士、大夫级别的国人来组成军队,那远远不够用了,更何况,晋国自身也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

那,现在既然有这么多的都城和定居点,为何不让这些地方的人参军呢?所以,晋国的改革便是将参军的权利下放到定居点上的居民!毛想想好了,这将会使多少人获得这个权利?

州兵制度是晋国的国家需要,也是各定居点中的士大夫们的需要,尤其是各城邑、各丘州上的大夫们,他们也渴望拥有自己的军队!所以,晋国的州兵制一公布,全国积极响应。一时间,晋国兴起了“参军光荣”的征兵热潮,极大扩充了地方部队,为后来晋国三大车兵兵团和三大步兵兵团的建立奠定了兵源基础,也奠定了此后春秋江湖晋国数百年称霸的基础!

那是五十年前的晋国的州兵制,现在五十年过去了,鲁国同样面临着兵源问题,那不也可以参照吗?所以,鲁国实施了丘甲制。而且,鲁国不但考虑到了兵源问题,还考虑到了军费问题。

不管如何,国家军队的数量增加了,军费也得大把大把的增加。养军队是不容易的,不给士兵配套好武器装备以及战马战车,这样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所以,季孙行父提出的丘甲制,必须实现增加兵源与保证军费的双重目的。

以丘这样的定居点为单位征发来的士兵,都不是直接由国家调配,而是由丘所在的贵族大夫负责日常管理。只有当国家有需要时,才正式编入军队。即这些人不是常备军,也不由国家供养,只是在战时临时调用。

这意味着,鲁国的国家财政,不需要负责供养这些士兵,也不负责这些士兵的武器装备。这些士兵在平时,仍旧是平民,只在战时才成了士兵。

也就是说,相比鲁国现有的两军常备军,这些士兵就成了卿大夫们的私兵!鲁国的卿大夫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三桓为主要力量的鲁国卿大夫,因为前年开始实施的初税亩制,经济实力得到增长;因为今年的丘甲制,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军事实力得到保证;又因为今年的消弱公室力量,政治实力得到极大增强!

鲁国,完全进入了由三桓势力为代表的卿大夫掌握整个鲁国政坛的时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