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愣了一下,方才他确实是这般想法,如今父亲这般问他,不觉有些疑问。
“是的,父亲方才为何?”
见到凌大仁问他,他也索性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唉,非也。哪有不愿意让儿子进学的道理。”
“你可知道这里里外外,方圆几十里的人,蒙学的有多少,能再进一步的又有多少?”
“读书能兴家却也能败家。饶是李川叔伯,本是出过举人的大户人家,因而他也想走科举路,到头来落得破落户的下场。”
“你本就体弱多病,我们家也未曾有书香的传承,只道是还不若把这些蒙学的银子,留着让你大些讨个婆娘划算咧。”
“再者说,你又无兄弟,也与叔伯,又一群姊妹。不仅被人欺负还会被人看不起,难啊。”
凌云看着哽咽的父亲,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给他打气。
“父亲放心,孩儿定当发奋,将来定要出人头地,让那些瞧不起咱们的人一个当头棒。”
“好好好,四郎有此想法,比爹强。”
是夜,心事重重辗转发侧,翻来覆去也未曾入睡。
见状,大娃用手轻轻拍着他的背,缓缓道:“四郎明天就要读书啦,今晚要早些休息,明天开始要早起啦。”
“阿姐,你喜不喜欢弟弟去上学?”
“四郎,怎么会这么问呢?阿姐当然是喜欢啦,将来我们家四郎也是个读书郎啦,四郎也要用功读书,知道吗。”
天刚蒙蒙亮,凌云就被大娃从被窝里挖了出来。
不同于往日的随便,昨天凌大山特地给他交代,今后四郎要早起,因而时辰一到,大娃就把他抱了起来。
他已经五岁了,心智也是成年人,大娃却还是当他是个孩子似的报了起来,也因他个头小,不是很重。
大娃今儿特意帮他梳了头,抓了一个小揪揪,还穿了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
吃完早饭,奶奶苦口婆心特地叮嘱了他,等会儿一定要叫人,且还需有礼貌。
母亲也叮嘱他要听先生的话,不要跟先生顶嘴
这一幕像极了那年离家上大学,奶奶拉着他手,不停的叮嘱,依依不舍的离别
时间很早,爷爷就带着他出门了。
爷爷牵着他的手北过了桥,紧着这再走三里地之后,就来到了一处泥砖瓦房前。
这是他在村子里唯一看见的砖瓦房。
他走近抬头一看,只见砖瓦房前一块有些破旧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李氏私塾。
是个不错的院子,至少比凌云家的要气派些许,毕竟院墙是用泥砖垒砌的,门槛也比他家要高。
进了门后,就瞧见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已经花白,身穿蓝色破旧长衫大衣的老人在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