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舟说,“她曾经在残疾人奥运会上看见一个射箭运动员,被他的比赛激励,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并不是多出乎意料的原因,“她看的那个运动员,获得冠军了?”
可意外地,“并没有,他止步于八强。”
似乎看出温随想问什么,席舟说道,“冉冉憧憬的,不是那位运动员站上领奖台,而是他在所有人面前射完全部72支箭的样子。”
“那名运动员没有双手,也没有右脚,他是靠自己的左脚推弓,下巴拉弦,他最后获得了第十名。”
“……”
温随彻底被震撼到,他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种画面。
席舟给他讲了之前的事,“冉冉父母说,她没病前性格很活泼,自从只能依靠轮椅走路后,就不再喜欢出去玩了,她开始想学射箭时也不顺利,她父母找到我,求我收下她,让她随便学一学满足心愿也好,因为别的箭馆没有肯收的。”
“那天她来我这里,听了一节课,我也给她讲了射己之鹄,下课后她对我说她想找到目标,问我能不能帮她。”
“去年,中国的残疾人射箭队运动员张敏和在射箭项目女子W1级复合弓个人赛中,以142比131的绝对优势战胜捷克选手,获得冠军,还打破了残奥会那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她在那届比赛中获得了两块奥运金牌。”
“冉冉当时在箭馆和我一起看的比赛,她跟我说,她想得冠军,她也要和那个姐姐一样,问我她可不可以。”
“她当然可以。”温随肯定地说。
席舟也道,“我也是这么回答她,我说只要她想,就没什么不可以……”
席舟记得,那孩子眼里的期待,灼亮而热烈,一次比一次燃烧旺盛,突然一眨眼就已燎原,根本让人无从拒绝,更不想拒绝。
而他没对温随讲的是,因为冉冉,退役后一直在迷茫中、出于“除了这件事也没其他擅长的”这种可有可无的理由、决定开家箭馆的席舟,也在漫长的蹉跎和自我否定里,找到一点微弱星火之处的目标。
他是不能再比赛了,但弓还在,箭还在,目标还在。
只是,某些跟冉冉一样的、曾经热烈燃烧过的东西,却已经不在了。
“睡觉吧。”席舟关掉灯,“明天淘汰赛,会很激烈。”
当晚,温随一直在回想席舟说的话。
那些射箭运动员,身体有这样那样的残疾,下午的站姿组甚至还有真正的盲人,凭借反复训练记忆定位来瞄准……
温随忽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自诩的神射手身份,在这些人面前好像都不值一提。
他更从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一次又一次突**体极限,付出超越常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仅为竞技二字。
**
第二天的淘汰赛,冉冉是下午出场,按照排名赛32名选手的成绩,冉冉暂列第4,要跟第29位的选手比第一轮。
两位选手分列两条射道,各自同时不交替发射3箭,按总环数定胜负,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直接淘汰,没有翻盘的机会。
排名赛成绩基本能代表选手的总体水平,因此开始的比赛对冉冉来说还是相对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