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面后,那个年龄大的女子说,“我们来,是做一期农业发展题材的节目,大概分上下集,每集在四十五分钟。”
曹云说,“你们采访什么,我们都配合!”
“那好,我们先来做一个先导片,就是对你的采访。”
没办法,曹云只得坐了下来,接受采访。
采访他的就是小年的表妹李文静。
当摄像头对准曹云时,他没有惊慌,反而很镇定。
李文静,“曹书记,你来丹鸟乡的时候,丹鸟乡是什么样子?”
曹云便将丹鸟乡的过去,大概说了一遍。
他说了破旧的乡政府。
说了干部住宿都是向各单位借房。
说了开会时,几十人挤在了不到三十平方的会议室。
坐的那木櫈子,摇摇欲坠。
李文静问,“当时你看到那个情况,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曹云不加思索地说,“我的想法就是一个,我的一生,与丹鸟乡绑上了,如果不解决丹鸟乡的问题。我就会老死在这里。就像不少的丹鸟乡的干部一样。他们的人生,在丹鸟乡度过了二十年三十年。”
“为什么这么说?”
曹云解释:“丹鸟乡是贫困乡,没有干部愿意来。所以,这里的干部就没有机会调出去。他们只能将家安在这里。直至老去。”
这话一说出,现场一片沉寂。
李文静说,“在我们的乡村中,有着不少的干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乡村,奋斗在乡村。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
在场的人都鼓掌起来。
采访继续,李文静问,“听说你一来,就让丹鸟乡有了生机。”
曹云忙说,“那是别人用词不当。当时,我去丹鸟村,看到了每家每户那挂满的柿干,就想,要是能将这些柿干卖出去,农民的日子就会好起来,于是,我便四处联系,最后,我的运气好,竟然找到了鹏城的一个老板。我要感谢他,因为有了那第一笔生意的成功,我也就有了干劲与希望。”
之后,说到了药材的生意。
说完了药材,李文静的话题一转。
“半年前,这里发生了特大洪水。”
李文静拿出了一张报纸,说:“洪水泛滥,人人自危。这时候,曹云冒着生命危险,赶去灾区。这张照片,黔州报社同仁拍下的。她当时,就被拦在了河边,不能过河。但是,曹云没有被这洪水所吓倒。他就这样,趟着齐胸的洪水,在水的冲击中,渡过了河,去了灾区。”
曹云摆摆手说:“那时候,我们乡的干部都下村,大家都是冒着危险的,我只是其中的一个。”
接下来,采访了家具厂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做到大。
整个过程中,曹云都强调,丹鸟乡的成绩,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