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幻想三国出师 > 第137章 博研献存人失地论 孔明布声东击西兵(第1页)

第137章 博研献存人失地论 孔明布声东击西兵(第1页)

抓住主要矛盾,从矛盾入手分析,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

现在季汉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实控领土和日益扩大的劳动力缺口之间的矛盾。

如今的季汉,地广人稀,之前打下的荆州长沙桂阳二郡,益州南中四郡,都需要大量人口去完成土地的开发利用,盲目的穷兵黩武所得之地亦过是废土罢了。

那么人口怎么增长呢?鼓励生育是一个方案,但时间线过长,见效过慢。还有一个快速的方法便是人口迁徙。但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跟着你走的,想要民心所向,还得符合民意。

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时,赵襄子拒绝智国索地要求,智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遂联合韩康子、魏桓子齐攻晋阳。魏韩迫于智国权势,为求自保,只得配合。然赵襄子有爱民之名,民闲效死,晋阳围城年余不克。后智国水漫晋阳,魏韩倒反,三家合力,反是智氏先灭。

魏韩的反水并非偶然。四家之中,智氏的确最强,但赋税较魏赵韩较重。就算是强权统治,也会受民心向背的影响。如赵襄子骄奢荒淫,则赵民必然箪食壶浆以迎智师,又如何得坚守年余乎?如智国善得人心,亦必无水漫三子国都之威胁。

人心不是石头捏的。很多事情不是天意使然,而是民意使然。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对季汉的军事行动也颇有限制:雍凉二州之间,有函谷关,武关两道屏障,但凉州之内可是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所以,要么能鲸吞整个凉州,否则如果只取部分郡县,势必会被魏军的车轮攻势将国力消耗殆尽。

是故独孤彻所欲言者,便是欲在敌占区打好民意基础,鼓动当地百姓南迁。但之前人多眼杂之际,不宜讨论利害之事。万一得罪了某些贪功的将领,或是被某些流氓成性的兵痞将痞,得知是自己坏了其“好事”,在日后作战中使绊子,就得不偿失了。

自汉中斗地主这一莽后,独孤彻也学精了,有些事私下里可以说,放到台面上就要祸事。毕竟汉军里不论兵将大多数都是合同制,就是给钱干活型,古田会议的精神纲领暂不存在成型的条件。

于是乎独孤彻先入郡府,与管事之人取得郡县志浏览起来。反正干等也是等,不如先准备一二。

估计着诸葛亮处理好军务后,独孤彻再次独自一人登门造访。

诸葛亮正研究地图呢,见其来访,抬头看看天色,又是将入夜之时。无奈摇首一笑,表示习以为常矣。

“有心腹要事,必欲告知丞相也。”独孤彻开门见山道。

“博研所言限制军士行为一事,亮自知之,无需再论。”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你这个点来,最好说点有意义的,不然哪里来的回哪去。

独孤彻几次三番搞事情,也已混了个自来熟,抓过一把椅子坐于诸葛亮对面,将一摞郡县志与一份对比总结摆到案几上,开口道:“此汉魏赋税之差也。”

诸葛亮自是对汉各郡县赋税制度了如指掌,只粗略看了一眼南安的政策,也不知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遂问道:“是何意也?”

独孤彻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不知丞相之意,欲占此城否?”

要么说英雄所见略同呢。诸葛亮此番北伐,也时常在考虑这个问题。及闻独孤彻之言,当即明白其心中之意,笑道:“博研所虑者,为汉之国力不能驻守乎?”

独孤彻眼睛一亮,喜道:“丞相明鉴,在下正是此意!”

诸葛亮招呼独孤彻到地图前,说道:“此利害吾亦知晓,凉州大郡距吾近者,南安、天水、安定也。吾此番北伐,所求不多,但欲得此三郡耳。驻守之数,亦不出吾算中……”

独孤彻闻之,表示刚才高兴早了。但大领导说话,还是先不打断为好。遂待诸葛亮长篇阔论完其驻守宏图后,方道:“在下另有一议,待破城之后,仅将魏民南迁,但留空城于彼,何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