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进来。”
吴蔚来到书房前,张猛直接推开了书房的门,吴蔚道了谢
,走进了书房。
东方瑞正坐在书案后看卷宗,听到吴蔚进来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坐吧。”
“谢大人。”吴蔚搬了一方圆凳,坐在了东方瑞的对面。
东方瑞看完了手上的卷宗,直接递给吴蔚,说道:“看看吧,或许有你在意的事情。”
吴蔚双手接过卷宗,压下心中浮躁和焦急,认真阅读起来。
卷宗上面记录着一件前些日子发生在清河县的案子,说是有一对农家父子本来要赶赴清庐县参加婚宴,半路被衙役抓到了县衙,罪名是“惯偷”,这对父子在堂上供认不讳,承认了二人常年协作,共犯偷盗之事的罪名,被清河知县判了一个脊杖刺配,发往湖州。
在送往湖州的路上,父亲因为伤势过重,路途辛苦,熬不住死了,儿子打伤押解的衙役意图逃走,结果在追逐的过程中不甚跌落山崖生死不明。
卷宗没有落款,但特别标注出了父子二人被抓捕归案的日期,吴蔚端着卷宗思索良久,突然想到这个日子和清庐县发现禁军尸体的日子很接近……
“清河县……”吴蔚秀眉微蹙,呢喃道:“平佳县主不是说运送祥瑞的队伍已经走到了清河县?”
东方瑞很满意吴蔚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将这几件事情串联到一起。
东方瑞说道:“你再看看这个……”说着将另外一份卷宗递给了吴蔚。
吴蔚接过一看,里面记录的是上一个卷宗里涉案父子的详细信息,精确到祖上代的职业,籍贯,人口,宗族分支……以及这父子二人家中的田产,债务,近期的一些人情往来和村民,邻居,亲戚对父子二人的评价。
看着上面的内容,吴蔚暗自咋舌,能在一个没有监控,没有网络的时代,把两个普通人调查的如此清楚,明镜司的力量真是深不可测!
“看出什么了?”吴蔚问。
“从这卷宗上来看……这对父子祖上代出过一个惯偷,不过那位惯偷并非直系。这对父子在归案前曾问邻居借了一百文钱,我想应该是参加婚宴的礼金吧?他们家中有旱田五亩,良田两亩,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自给自足是够的。邻里的对这父子二人的评价也不错,我不认为这父子二人是惯偷……他们家只有这两个壮劳力,每天地里的活就够他们忙的了,哪有功夫出去踩点儿?”
东方瑞笑了,说道:“你还知道踩点儿?”
吴蔚放下卷宗,说道:“一般人家即便有事要出门,也会留个看家的人,要么就是请邻居帮忙照看一下,小偷想偷到东西都得提前盯梢好多天,找一个人家家里晚上没人的时候再行动,我个人感觉这对父子是被冤枉的。”
“还有呢?”
“我看不出什么了。”
东方瑞说道:“我已经让人把这对父子所在村的,村长,里正,族长,包括清河县的师爷,知县都请去喝茶了。清河知县给这对父子定下的罪名很巧妙,经调查发现:他家祖上的那个盗贼在当年小有名气,据说是偷东西的手法很高明。虽说不是直系
,但这对父子也是有机会从那人身上学到个一招半式的,巧的是那个盗贼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还无儿无女。清河知县是年前从别的县调任过来的,不可能知道这些陈年往事,所以我断定:如果这是一件冤案,必然有一位清河县本地老人在他背后出主意,至于清河知县为何要铤而走险,弄出这样一场冤案,还能得到清河县本地乡绅的暗中支持,一定是发生了一件不仅会影响清河知县仕途,甚至还会牵连到清河县一众乡绅的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