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短跑冠军啥意思 > 第100章 绝对实力亚洲纪录!(第4页)

第100章 绝对实力亚洲纪录!(第4页)

受制于这个客观因素的存在,因此200米项目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跑法:前程型与后程型。

前程型跑法的代表毫无疑问是尤塞恩·博尔特,他是200米这项运动当中,唯一一个能在前100米的弯道部分打开10秒的运动员。

博尔特的200米跑法很简单粗暴,那就是从起跑、加速跑环节便全力以赴,依靠自己强无敌的加速能力和极速能力,在弯道部分就建立起足够的优势。

并且由于其超强的极速能力,在100~150米这个区间内,进入缓慢掉速状态的他,也依然可以持续地拉开与其他选手的差距。

至于150米之后?

抱歉,差距太大,想追都追不上了。

后程型跑法的代表,很多人会说尤罕·布雷克,但其实在他之前,还有一个更加离谱的后程型选手——迈克尔·约翰逊。

布雷克在创作19秒26的历史第二成绩之时,其实他的100米项目水平已经能够稳定在9秒85以内了,不论是加速能力还是极速能力,都是当时的世界顶级水平。

迈克尔·约翰逊则不同,他在1996年两刷200米世界纪录时,1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都没有突破10秒,加速能力和极速能力相比100米专项运动员来说都差了很大一截。

但就是这样的迈克尔·约翰逊,却能牢牢坐稳博尔特时代前的“200米之王”宝座,职业生涯TOP10达到了19秒88。

在那个年代,迈克尔·约翰逊能够制霸200米与400米项目,成为卡尔·刘易斯之后又一个田径巨星,就是得益于他独步天下的速耐能力。

通过昨天的两枪比赛,文浩总感觉自己在200米项目上有那么点迈克尔·约翰逊的意思。

“预备——”

“啪——!”

发令枪响,比赛开始!

虽然采取的是后程型速耐跑法,但在启动加速环节上,文浩却没有半点懈怠。

采取后程型速耐跑法,并不意味着在弯道部分刻意节省体力,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前程型和后程型的本质,不是运动员对于自身体力的分配应用,而是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术能力的体现。

就比如苏炳天,他身高只有1米72,先天步长就限制了他成为一名后程型百米运动员,唯有把前程能力点满,把步频提升到极致,才能去考虑提升步幅。

而文浩之所以觉得自己跑法有向后程型看齐的意思,主要是因为他的起跑加速能力相比于国际上同水平的世界级运动员来说,确实不占优势。

而他的肌肉耐力,却反而很是突出,持续输出能力和回复能力都非常强悍。

这一点,不管是赛场内还是赛场外,都已经有所表现。

因此在发令枪响之后,他依旧是尽量将自身的启动加速做到了最好,不过由于弯道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他并没能很快就追上外道的阳耀祖。

不过从视觉上看,文浩还是在不断拉近与阳耀祖之间的差距,这也是200米项目的一大特点。

为了保证200米项目中,所有运动员所奔跑的距离一致,因此便存在着一个概念——前伸数。

选手的道次各不相同,外道的弯道总长大于内道,因此被分配的道次越是靠外,他们的起跑点位就更加靠前。

因此文浩并不是在“追赶”阳耀祖,而是在“追赶”前伸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