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地处偏僻的海宾,深岩幽谷,数百年来被某些方士、道人称为“神窟仙宅“。
传说崂山里不但住有神仙,还有吃了可以“长生久视“的仙丹妙药。
历代不少有名的方士、道人、文人墨客都到过崂山,前来修炼、游览。
这崂山山势涧壑曲折,山峦峭拔耸秀,奇石滚滚欲动,削壁徐徐而行,古柏苍松比老,秀竹奇花争妍,山海相连,云飞霞飘,确实有它的独特之美。
因此,中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
崂山方圆百里,道教宫观很多,有逾数百年的道观,据称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但实际上,崂山道教庙宇不止九宫八观,峰前崖后,山坳涧旁还有很多小道庵。
崂山道众常说:“崂山道观天上星,七真降临归正宗,若问宫观谁为首,老君峰下太清宫。
这太清宫乃是崂山宫观之首,与上清宫、太平宫同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敕建的道场。
太清宫在崂山道教庙宇中,是历史最久、占地最好、规模最大、道众最多、影响最深的庙宇,坐落在崂山老君峰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
按理来说,这太清宫如此大的名头,定然应该是崂山上最靓的崽,但实际上,如今崂山上香火最旺盛的道观,却是一个不知名的崖边新观——白云观。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朴庄重的白云观前。
天色不过方亮,但那门前的小广场上早已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车马软轿络绎不绝地排列开来,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从观前的小道一直延伸至远处山道的拐角,几乎将整个地面铺得满满当当。
各式各样的马车、驴车错落有致地停靠在道路两侧,软轿更是形形色色,但只看车辆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的精致雕花和鲜艳的漆色,以及轿子上那华丽的金顶绣帷装饰,便知道此处的信众全部都是富贵人家出身,没一个穷鬼。
就算少数几个步行来此的信众,看那衣着,也不是普通人家的粗布衣服。
只是这些人形容枯槁、干瘦、眼窝深陷,明明都是富翁身份,却好似营养不良一般。
他们反复地在观门前徘徊踱步,焦躁地等待着庙门开启的一刻,表情热切而紧张,但就是没有一个念经祈祷的,一点都没有修道之人清静无为的样子,反而一副坐立难安、焦躁急促的做派。
人群聚集,难免会有所擦碰,这群信众便如同好斗的公鸡一样,一碰就炸,一会儿的功夫便已经发生了三四次冲突。
若不是顾忌着这是仙家居所,只怕此地早就已经血流成河了。
蓦地,一个员外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起来。
周边的人立时大哗,纷纷走避,同时高声叫道:
“仙丹!”
“快给他服食仙丹!”
那信众家的下人一边急忙抢救自家主人,一边苦笑着对周边众人拱手作揖道:
“诸位员外,我家主人的仙丹已经用尽了,还请哪位善长仁翁匀一颗出来先应应急,等我家主人在仙长处求来后,立即便原物奉还。”
周边那些士绅们原本围在附近神情紧张地看着这边,但一听说要借用“仙丹”,立即便换了脸色,神情冷漠,把头偏到一旁,理也不理。
那下人在众人面前跪倒磕头,苦苦哀求,但毫无作用,眼看那倒下的信众越来越惨之时,白云观的大门,霍然洞开了。
众人顾不得其他,立即小步快跑着奔向了那白云观的门口,对着开门的道童七嘴八舌地叫唤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