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甲读完一篇,只觉得神魂舒畅,比修行龟息蛰眠法还要舒畅。
更为惊讶的发现,念头运转快上不少:“竟然可以增长智慧?”
在修行之中,智慧大于道行,道行大于神通,神通不敌业力,业力唯有“功德”和“智慧”一并化解。
如果许甲当初“智慧”多一点,魔考的时候不那么想当然,将考卷给撕了,此时就已经成仙了。
正是因为智慧不足,这才分辨不出真假。
许甲从进士文章中得了好处,便不再抗拒读这些经典,反而暗暗道:“看来多读书,还是有用的,不然文盲修仙,只怕也解读不出来一些上古秘籍,诸多功法也不是拿来就能上手的。”
许甲本来就是法教出身,法教精髓就是东拼西凑,自圆其说,故而许甲也受其影响,一贯是拿来主义,儒家智慧,道家智慧,佛家智慧,其实都是智慧,只是侧重不同。能为我所用,就是好智慧。
于是又迫不及待拿起第二篇进士文章,仔细来解读。
因为是同一场考试,文章题目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切入点都不同,这就相当于不同的解题思路,故而文风迥异,许甲自觉比之前的什么辅导书有用多了。
儒家一千多年,就研究这套经典,那么多流派,争吵辩论,就是为了“道统”。如何不发展出许多的智慧在里面呢?这些进士又是儒生中的佼佼者,十万里挑一都不为过,他们作文章,把东西嚼烂了,许甲学习起来就方便许多。
许甲看第二篇看得更久,因为有些典故,是此界独有的,许甲还要记下来,从典故之中,了解更多历史细节。
许甲看完这篇文章,之前那些辅导书上所讲的内容,有些可以印证,有些则显得过于“公式”,或者说显得呆板,考举人可能马马虎虎,考进士,则完全见不到“灵性”。
揉揉太阳穴,许甲并没有接着看下去。心中不免吐槽:“有这些文章学习,学得两三分也够考举人了啊,怎么写的还是这么臭,精髓是一点没得。”
不过心中想,嘴中说的却是:“爹,这些文章,看着真是能叫人上瘾,如痴如醉,不亚于吃了一餐大补的宴席。”
“那是,我时常抄写,可惜就是学不来,知道人家好,可好在哪里,怎么化为己用?却是弄不出来。”许父叹了口气。
许甲暗暗笑,还有些自知之明,安慰道:“人家这是读书读出精义来了,乃是大家之才,我们见识短,底蕴薄,不若他们博览群书,也无名师从小教导,文章便显得呆板,没有远见,一些典故运用,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若非通读史书,必定无有策论在心,父亲,这不怪你考不上举人。”
许父本是自嘲,结果许甲说上话了,还这么好为人师的口气,当下面容僵硬:怎么?你还给我当上老师了?
“你身体如何了?”许父没有发作,只问道:“我看你一天比一天精实。要不要回学堂?你考秀才,还要夫子保举,同考联保?你生这么一场大病,你夫子也写信问询过几次。”
许甲摇摇头:“先不去了,这才养了几天,我身子经不得累,需要调养。”
许父也只得作罢,毕竟自家儿子,也不能再次讲他身体还没恢复就给赶出去读书。
“养养也好。”
两人又各自看了一会书,许甲又看许父原先作的文章。
好吧!不能说“文理不通”,只能说“普普通通”,而且略有偏移题目本义,遣词造句,赘述冗长,切题立意老套不说,还有些“指点江山”的自得味道。
许甲只觉得过了一座大桥,低水平到高水平,又到低水平,其中有一个巨大的落差。
浑然看不下去了,便摇摇头,将文章放下。
这回许父就更不乐意了:“你看我的文章,连连摇头作什么?”
许甲望父成龙,便用了一个激将法,嘘声叹气道:“刚刚看了父亲的文章,又对比了进士文章,只叹难怪考不上举人,原来是没有文思。”
“你有文思?”许父冷笑一声:“你莫眼高手低。”
许甲见拱火成功,当即笑道:“我如今可不同了,觉醒了宿慧,小小举人文章,看我手拿把掐,拿笔来,我给你修改一二,爹你站着旁边听我讲课,看看什么是达者为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