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位期间呢,设内阁、立东厂,这俩一个在未来成了重要的辅臣机构,一个跟他爹设的锦衣卫并称“厂卫制度”,都是明朝的特色,对明朝后续影响十分深远。
军事上,朱棣组建了京师三大营,其中用火器装备的神机营是明朝战力较强的机械兵种。也是明朝早期火器部队领先于世界的佐证。】
-
明·永乐时期
“朕就知道设神机营没有错!”朱棣心情振奋起来。
既然现在还是领先的,那就让它一直领先下去!
-
秦汉唐
“火器?”嬴政、刘彻、李世民三人都对这种新武器产生了兴趣。
【文化上,朱棣命人组织编修的《永乐大典》,收录了自先秦至明初的七八千种书籍,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不过可惜的是,近代由于西方的劫掠,《永乐大典》大量丢失,之后又因为各种矛盾和清廷图书管理人员的坚守自盗,《永乐大典》进一步散失,直到现在已经只剩八百余卷且还四散在世界各地。】
-
西汉·武帝时期
“编书吗?”刘彻若有所思,“或许朕也可以试试搜集民间的民歌和典籍?”
-
明·隆庆时期
“什么!怎么能遗失那么多?”
高拱、张居正等曾负责主持重录《永乐大典》的官员震惊不已。
听到这个噩耗,他们突然有了向今上奏请多录几份《永乐大典》保存的想法。
-
明·永乐时期
“劫掠、四散在世界各地……”朱棣脸黑得宛如锅底,这种被人抢到自己头上的感觉真是一点都不好。
这就是落后的下场?发展,必须好好发展!
【在都城选择上,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开启了有明一代“天子守国门”的传统,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北京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
明·仁宗时期
看到这里,打算迁都的朱高炽愣住了。
-
明·洪武时期
“放弃了藩王,选择自己上吗?”原来这就是北京变成都城的原因。朱元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比自己更有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