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与宝玉絮叨完要陪香菱抄经的事,回转这边来,只见室内一片静寂,丫头们都避进耳房,婆子们也个个都敛气屏息,一声儿也不言语。
她不由放轻了脚步,拂开绣线软帘,王嬷嬷守着暖阁幔帐,太医王济仁正坐于绣墩上,三指搭在盖了绣帕的半节手腕上。
王太医凝神诊过了两只手,拈须沉吟,半晌才道:“小姐的药还照旧吃,不必加减汤剂,只防着冬春交季的时候,不要感了风凉。”
立在床头的王嬷嬷面色一松,称谢连连,她却不知王太医心里想的是:“观情状,小姐先天不足,寸脉弦迟无力,心气虚损,关脉独洪,热盛伤阴。积年累月以汤剂药丸吊命,病中久虚,药易伤脾,不得营养,长此以往只怕红颜夭寿。此等宿疾,我叔祖王君效的针灸术本可根治,可惜男女大防当前,我不好向史太夫人张这个口。”
听得晴雯瞳孔一震,目光转向帐中依稀的身影,手指不由紧攥了软帘。一开始听到红颜夭寿,她心如针扎一般疼,后来得知林姑娘的病针灸可治,她又重燃了希望。
既然男大夫不能施针,那就找女大夫施针,若没有女大夫能施针,她就做那个女大夫!
是了,她只要学成了这针灸术,治好了林姑娘的病,老太太必然欢喜,定会将她送与林姑娘差遣,到那时她与林姑娘朝夕相伴,哪里还用忧心性命前程。
晴雯下定了决心,再无颓然之气,殷勤地扶了王太医的手:“我送王太医出二门。”
太医王济仁年逾不惑,而今被一个俏丽标致的小鬟搀扶,欢喜心是有,只略不自在。王嬷嬷是黛玉的奶娘,最是讲规矩的人,连忙阻拦道:“自有婆子们送太医出去。”
“婆子们打前走,我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不过陪老大夫走几步路,问些下火的药,省得人家说我成天吃炮仗。”晴雯故意说俏皮话,把自己年纪往小了说。
王嬷嬷笑了笑,想着一路有婆子跟着差不离的,便允晴雯随行了。
晴雯蹭到王济仁身边问:“王太医我极擅针线,听说针灸也用针,只不知治病针人要学多久?”
王济仁只当她玩笑话,摇头晃脑地道:“学针灸要先通医理,没三年功不成,其次要识七百穴,没三月功不成,最后还要上手炼,没千日功不成。”
这不得六七年功夫,晴雯扳指头一算,等她学成了都二十岁了,林姑娘那时也十九岁了。
她握紧拳头,笃定地说:“王太医师承名门,既得了您的灵丹妙药,我们小姐一定长命百岁!”
她眼巴巴地盼着王太医在心里说个“情”字,告诉她那些汤剂药丸,能支撑林姑娘至少到半百之岁。
王济仁虽然笑着点了点头,含糊地说了一句:“人各有命数,一岁不错的。”他暗忖:若能情志平和,宽心豁达,不嫁人不生养,那心脏有缺的小姐能活到二八年华就不错了。
晴雯听到“情志平和”之后的话,瞳孔骤缩,惊得差点站立不住。林姑娘心脏有缺,是为我开了灵犀一窍的缘故吗?她喉头发堵,泪如雨下,心头涌起一阵阵酸痛,两脚像压了大石上去,变得万分沉重,再也迈不出一步。
她恍惚被人擦着肩膀绊了一下,只见鸳鸯匆忙拉着平儿,边走边说:“林老爷来信了,说是身染重疾,老太太叫琏二爷打点行装,速择日期,送林妹妹回扬州去。”
晴雯心中一颤,扭身就往西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