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着,缓缓将竹筏靠到了岸边,又握着竹篙,过去拉起了癸娘的手。“到了,”她说,“我们该上岸了。”
癸娘点了点头,握着木杖跟着崔灵仪下了这竹筏。崔灵仪这才发现,癸娘在竹筏上睡了半夜,如今衣服上被水拍湿了不少,还发潮呢。
“我们先去找个地方,把衣服烤干吧,”崔灵仪一边牵着癸娘沿着野径小心翼翼地走去,一边说道,“如今天气暖和了不少,但还是要注意着些。”
“好,都听你的,”癸娘说着,站住了脚步,手指轻轻摩挲着这木杖,“向东走走,应有个城池,城里有土地祠。我想去土地祠里待上片刻,可好?”
“好。”崔灵仪应了一声,便带着她向东走去。一开始楚子里的路颇为泥泞,可走着走着,路便渐渐平整多了。不知走了多久,再从楚子里出来时,竟隐隐约约地瞧见了一个小县城。
“丹徒县,”崔灵仪远远地望着那城楼上的字,回头看向癸娘,“我们到润州了。”
已是正午,两人终于进了城。在城里没走多久,果然看到了一座土地祠。这土地祠虽不如洛阳城里的土地祠那般破败,可却也实在算不上香火兴旺。远远看去,房顶上竟然还生出了几根杂草。
“你这木杖,探路真准,”崔灵仪扶着癸娘踏入了这土地祠,“这几年连年战乱,土地祠都没人来拜了……咳咳……”
这里面的灰尘还是有些大的。
癸娘不禁抿唇一笑。崔灵仪见她笑,没来由地有些不好意思,便道:“你在这里歇歇,我去寻些枯枝来。”她说着,便松开了她的手,出门去了。
癸娘点了点头,她听着崔灵仪离开,悄悄叹了口气,又面向了神像的方向。“社,”她说,“如你所见,她对我很好。你担忧之事,并没有发生。”
“你此话何意?”那低沉又难辨阴阳的声音再度响起,还带了几分惊惶。
“她,知道了我以何为生,”癸娘说,“但她不嫌弃我。我在世上漂泊数千年,还是第一次遇到一个不嫌弃我的……朋友。”
“哈,哈哈,”社干笑了两声,“你连这个都说了?不曾想,你活了数千年,竟还如此天真……不,不是,你是越来越疯了。难不成,以前的教训还不够吗?”
“我相信她,”癸娘说,“她生了一副热心肠,有着一颗赤诚之心,是我这些年难得愿意相信的人。这几个月,我二人一同经历了不少事,她视我为友,我也将她看作是朋友……我可以相信她。”
“嗯,你相信她,她也视你为友……好吧,这话我已听了太多遍了!不过,她确实把你照顾得挺不错的,你都丰满了些,不是秋日里那骨瘦如柴的模样来,”社听起来颇有几分无奈,“不过,你还是要谨慎些,日后你再吃了亏,可别再来找我这个老友哭。”
“这我怕是做不到,尊敬的社神,”癸娘颔首一笑,“多年前的旧识还如你这般活跃的,也不多了。我若要哭,还真的只能找你。”
“是了,你也只敢和我们这些旧识没大没小,”社感慨了一声,“当年那许多巫女,唯有你,最为可亲,也难怪当年你和那位……”
“这便是你说错了,陈年旧事,你也不必再提,”癸娘打断了社的话,又微微颔首,“众神在上,癸是真心尊敬众神。”
社又笑了两声:“嗯?这就不让提啦?我以为,过去了这么久,你早已释怀。你还记得吗,你当初,那可不只是尊敬啦,你……”
“社……”
“我回来啦!”崔灵仪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断了社的话,却也让癸娘松了一口气。她放下了一把干枝枯叶,又拿砖头瓦片圈了起来,支上了架子:“快将湿衣服脱下吧,一直黏在身上,总是不好受的。”她说着,点上了火,又去将门关上了。“也该做些轻薄的衣服了,”她说,“还好如今在润州。一会儿,我便去再买两套衣服来。对啦,你今晚想在哪里休息?我们如今余钱还多,客栈也是住得起的。”
社听了她这一长串,连连发出咂舌的声音。“我记得她在洛阳时,话不多啊。”社神说。
癸娘一笑,却只回答崔灵仪的话:“那还是客栈吧,行事方便些。”
“好,”崔灵仪点了点头,又走向癸娘,“那便还是只开一间房好了,我们也可互相照看。”她说着,解开了包袱,拿出了一身换洗的衣服,便拉着癸娘走到了神像后,又挪开自己的目光:“你、你自己脱吧。我的手就在这里,你脱完,便挂在我的手上便好。这里还算隐秘,不会有人看到的。”
她说着,还特意让癸娘感受了下她手臂的位置,又抓着癸娘的手按在怀里的换洗衣服上,道:“脱下后,把这身衣服换上。这衣服如今穿是热了点,我便没把外衣拿来,你且将就一下。”她说着,又不自在地闭上了眼睛。
社见了这情形,惊讶得一个劲儿地咳嗽。可崔灵仪又听不到它的声音,癸娘也只作出充耳不闻的模样,应了一声:“好。”说着,她便自顾自地脱下衣服,挂在了崔灵仪手臂上,又拿起了换洗衣服。
崔灵仪见状,忙将换下来的衣服搭在了肩头,又去帮着癸娘穿衣。她早已习惯如此了。把一切整理妥当后,她便又将癸娘从神像后牵了出来,拉到了火堆边,扶着她坐下后,这才去将衣服架在火上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