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我在三国种田 > 救死扶伤(第2页)

救死扶伤(第2页)

燕绥摇头:“从长远来看,这却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法子,等回去庄子就麻烦先生着手安排起来。”

面对庄主的胸有成竹,郭嘉没有继续说什么。

但他知道这药未必会落到需要它的人手中,只怕日后越是名声大,越到不了百姓手里。但就算能救治一成百姓,想来庄主也是愿意的。

这一天,典韦陆续给发烧的人服用了药片,还给和流民争斗中流血的人敷上了庄子自产的金疮药粉。

天黑收摊时,典韦数着手里的报酬,侧头问笼着袖子在旁的账房先生:“庄主为什么要收下这种报酬呢?账房先生,这也没什么用啊。”

他手里是一个箩筐,里面有几块零散的布头、几捧麦和稻、还有几双簇新的草鞋,总之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连铜钱都无。

典韦知道庄主心善,此番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并不求报酬,那又为何索取这些呢?

郭嘉笑道:“因为轻而易举得到的总是不加珍惜。他们只是哀求庄主就得到了退烧的神药,庄主是怕别人争相效仿。而到那时,若是不分发给他们,反而会心生怨怼。”

典韦挠挠头:“所以不论是什么人,咱都得收报酬。莫非这就是许褚大哥之前老是叮嘱我们的,不能烂好心?”

郭嘉颔首:“没错,当然若是锦衣玉食的人来求药,就不必客气,直接派人上门取报酬。”

典韦很羡慕郭嘉的少年老成,明明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一直是很有主意的模样,更得到庄主的青睐:“今天好几个人看上去极为可怜,都是困苦人家,我也就没让兄弟送他们回去,验证家徒四壁的真假。”

郭嘉道:“你自己掌握住度,还有,若是人求着收留,该留就留吧。”

庄主一直有很多事想要做,他们最缺的不是粮食,反而是人口。典韦是有赤子之心的人,唯一的缺点是阅历不足,郭嘉便让他自己拿主意,多锻炼一下。

平定了一城的流民叛乱后,燕绥在城中积攒了很高的威望。这几天,在高烧和重伤的病人得到救治后,百姓对其更为信服。

毕竟这个年代,像扁鹊、华佗这样的神医圣手少之又少,大多数百姓能请到都只是粗通医理的赤脚大夫。

在东汉,高烧不退基本上就被判了半个死刑,只有命大的才能挺过来。而且,因为前几年瘟疫的阴影迟迟不去,百姓简直谈“烧”而色变。

200积分就能兑换20片扑热息痛片,吃下去很快就能见效。专治高烧的燕绥,简直成了活菩萨一般的存在。

很快,不但生病的人会去找燕绥寻求帮助,很多遇到纠纷和难事的人也不去衙门和找乡绅了,而是请燕绥这威望极高的人来评判。

遇到百姓间的普通争端,燕绥果断移给了擅长抽丝剥茧、快刀斩乱麻的郭账房:看财报和谈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她在行,这类工作实在不在行,得交给有天赋的人做。

而且为了日后展示“凭空取物”的本事,她得适当保持神秘感,陷入鸡毛蒜皮纷争中,不论评判谁赢,都有损自己形象。

其实事务也不繁重,郭嘉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毕竟和现代动辄几万人的乡镇不同,这个年代的普通城池也就几千人。地处人口东汉人口排名前三的颍川郡,阳城的居民有小五千人,已经算繁华的城镇了。

像是交州这些南面的州,人口稀少,商贸不发达,城内人数有的甚至不足一千,往往看上去城就像是一个大号村子。毕竟商贸不发达、以农为本的年代,为了耕种方便,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生活在村落里。

在燕绥沉浸在积分持续上涨的快乐时,流民已经抵达了云梦田庄。

一路跋涉的流民们抬眼望去,只见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摇摆,田里不时走过扛着锄头的农人。他们脚步轻快,有的还哼着歌曲。

地里偶尔有娃子蹦蹦跳跳捉蚱蜢,偶尔小儿从口袋里一抓,摸出来什么放在嘴里美滋滋地咀嚼,一派天真烂漫的样子。

村落里屋舍俨然,村民怡然自得,脸上不见悲苦之色。

流民们走在田间平坦的道路上,忽然有一女子大哭了起来。其余人被她的情绪所染,哽咽声不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