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百姓来说,只要能够吃得饱,过得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反倒是看到明军这样的威武雄壮,百姓们大为放心,对这一战充满了信心。
这样公开的消息自然立即传入李唐的耳目之中。
大唐的朝堂之上,得知大明真的起兵来伐,更是广发檄文,数其罪行,李渊又惊又怒。
好在,想到挡在前面的函谷关天险,便放下心来。
李渊甚至当着群臣的面说道:“孤有函谷天险,强秦因之而成霸业,足以抵挡大明年余。
大明引十万大军来攻,人吃马嚼每日消耗无数。
若被困于函谷关前而不得寸进,日久天长,必将人马疲敝,内患丛生。
到时候,大唐联合窦建德一起出兵攻明,则大明必亡!”
群臣皆以为然。
即便李世民感觉大明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可一想到自己亲眼见识过的函谷关,也放下心来。
大军开拔自然不同于普通人行路,为了时刻保持战力,必须谨慎慢行。
函谷关距洛阳虽然只有三百里,大军却足足走了十几日,方才来到函谷关前。
函谷关处于洛阳至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始建于西周,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关关城东西长15里,宽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辔”,“一泥丸而东封函谷”。
站在函谷关前,看着高耸的雄关和两侧陡峭的峭壁,赵明渊便明白函谷关这天险之名确是名不虚传。
而函谷关前泥土中隐约可见的白骨,更似在述说着它的坚不可摧。
不过,即便如此,函谷关在历史上自然也并非没有被攻陷过。
只是,那大多都是敌人趁着关中内部空虚,大军用人命来积累,几乎杀尽了守关的将士,或是耗尽了他们的粮草器械,方才破关而入。
可如今,李唐却是早有准备。
函谷关内粮草、器械准备充足,数千精兵早已枕戈待旦,守将更是换成了李神通。
显然,函谷关如此要地,非得李唐的宗室来守卫,李渊才能够不放心。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是李唐宗室中的名将,把守这小小的函谷关,却是大材小用。
可李神通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因此毫无委屈之感,更是将函谷关打理得井井有条。
滚石檑木早已堆满了墙头,城门洞早已堵死。
这是打定主意无论明军使用何等计策都绝不出关,只是一味地死守,每日操练兵士,静待明军来攻。
“真是毫无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