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棉花纺织成布之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去籽。
恰恰赵昺拿出的第一张图纸就是历史上黄道婆回到家乡乌泥泾镇后,制作出来的轧棉搅车。
(当时的松江府百姓是用手剥籽,或者说在当时都是这样。可想而知,劳动强度有多大。)
光是这套去籽的设备就整整领先西方五百年之久。
至于说18世纪西方的珍妮纺织机为何后来居上超越了华夏,懂得都懂。
“黄姑姑深知棉花剥籽不易,百姓们起早落夜用手剥棉籽何其艰难,何其辛苦!”
怎样才能打动人心?唯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赵昺反复强调劳作的辛苦,而这些正是黄道婆最深有感触的地方。
“剥籽难,难于上青天。这布又如何能织的多?蒙元在北方只晓得要布收税,哪里还会管百姓的死活?”
元朝贵族都是“包户”的,也可以理解为若干户百姓为一家服务。前面有介绍,类似于汉朝的食邑。
“姑姑,如今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如蝼蚁一般朝不保夕,苟且活命。是我赵宋对不起天下百姓黎民,天下可以没有赵宋,却不能没有百姓。姑姑不是帮朕,也不为帮大宋,而是为了天下苍生。望姑姑助我!”
赵昺站起来整理衣冠,对着黄道婆一拜,弯腰及地,久久不起……
黄道婆赶紧转身避开了赵昺的一拜,感叹天下又有几个帝王能把百姓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
感受到赵昺的诚恳,黄道婆叹了一口气,说道:“官家,您这是折煞奴家了,奴家愿为陛下姑且一试。”
此时的黄道婆并没有发明出这几套设备,只能婉转地说愿意一试。
“多谢姑姑,赵昺替琼州百姓,替天下百姓多谢姑姑!”
“我准备成立一个新衙门,就叫大宋纺织局,由姑姑负责管理。推广制作新式工具,以便提高纺布效率。让百姓不再是衣不遮体,每年也能添上几件新衣。”
“官家,自古未有女子入朝为官的。奴家愿意为朝廷推广纺织技术,但不愿为官,还请陛下恩准。”
黄道婆右手在外,左手在内,颔首屈膝,行了一个标准的万福礼,说道。
“姑姑说笑了,前朝李唐时,谢瑶环官拜‘尚书院司籍’,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并且巡按江南。姑姑怎能说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赵昺笑道。
对于黄道婆的各种说辞,赵昺可是有备而来的。
“姑姑,李唐的旧事暂且不提,单说我朝抗金名将护国夫人——梁氏,于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将入侵的金贼阻挡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虽为女子但仍被朝庭封为杨国夫人,名震天下。”
“谁能说这女子便不可为官了?”赵昺爽朗一笑道。
女子为官,最高的应该是上官婉儿了,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商代的妇好,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明朝的四川总兵秦良玉,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追谥为“忠贞侯。
也是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的巾帼英雄。
“官家,奴家出身卑微,实不敢也不愿为官。”黄道婆再次拒绝道。
“既然姑姑执意如此,我也不能太强人所难。但朝廷必要的重视和封赏是不可少的,若不然岂不是亏待了姑姑。”
“想必姑姑已经有所耳闻,昌江李有钱等匠人,原亦为百姓布衣,如今已经是大宋制造局从五品提辖,我决定仿效前面,封黄姑姑为硕人。还望姑姑切勿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