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主角穿越崖山之大宋崛起 > 第52章 分批撤离(第2页)

第52章 分批撤离(第2页)

老铁们,这特么的是明抢啊……

这还是发生在后世,在下不才,竟然无言以对……

“陛下,臣以为历朝历代,百姓不愿开垦荒地和朝廷赋税息息相关。开垦荒地颇为辛苦、费时费力。百姓担忧的不过是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土地,在缴纳了朝廷赋税之后能否有余粮的问题。”陆秀夫出班奏道。

“陆相公所言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朕深以为然!众卿家可有解决之策?户部可有对策?”赵昺道。

“臣以为开荒之难在于人力之弱小,如今我碙州百姓近三十万众,朝廷当以户籍为准,在琼州何处择选适合居住地,建村落以安置百姓。各村中再配以一定数量的耕牛,每户发放农具以恢复生产,继而逐步充盈国库。”听到赵昺点名,权尚书省户部尚书曾渊子出班奏道。

“善,就以曾尚书所言。传朕旨意,在琼州选择适合百姓居住地,分散安置数十万百姓。务必让百姓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深知没有百姓,自己啥也不是的赵昺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曾渊子的建议。

“任忠,你是权知琼州军州事,此事就有劳卿家了。”赵昺看着下面的苏刘义说道。

(苏刘义,字任忠,号复汉。苏轼的第八传孙,崖山海战后坚决抵抗,宁死不降,满门忠烈。)

“臣,苏刘义遵旨!”

“善。朕以为,百姓之所以不愿开垦荒地,一则费时费力,二则生地对于缴纳朝廷赋税毫无保障。任谁也不会冒如此风险去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民以食为天,故粮食是朝廷头等大事。既然朝廷要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就要解决好百姓的后顾之忧。”

“朕曾听闻古之贤者有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今我大宋已然摇摇欲坠,倘若我等再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百姓一定会把我等摔垮。”赵昺站起来,面对群臣掏心掏肺地说着。

“朕决定,朝廷按户每月定额发放粮食,以便让百姓们安心开垦荒地。”

“陛下圣明。然我行朝粮食已经所剩不多,况且每日消耗甚大,若再给,百姓发放,臣甚为忧虑。”权尚书省户部尚书曾渊子说道。

“那就减少宫中供给,绫罗绸缎要他有何用?朕问你,百姓是什么?没有百姓,朕这个皇帝是什么?你们这些庙堂之上的高官勋贵又算什么!当然你们可以投降蒙元,继续过你们锦衣玉食的生活吧!”赵昺听闻,勃然大怒道。

“臣等罪该万死!”猛然间,朝堂跪倒一地。

“万死,人啊死一次就够了,何来万死?朕不管你户部用什么办法,必须将百姓一人不落的安置好了。若饿死一人,朕要你的脑袋!”

“臣遵旨!”此时的曾渊子感觉有一座大山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但依旧领旨道。

“朕知道,诸位都是国之砥柱,绝不会做那投敌卖国之事。但朕仍然希望诸位卿家心中要有百姓,明白百姓兴则国兴的道理。”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赵昺是知道的。

何况,就目前的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忠良?

“不要怕消耗钱粮,钱粮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把钱粮用在正途,才能获取更多的钱粮。”

“垦荒不易,传昭下去,凡百姓开垦之荒地,由琼州各县、乡登记造册后永归本人所有,世代继承。另外,荒地前五年免除一切赋税,锦衣卫负责监督,以免有人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这话很明显是针对士绅的,把熟地虚报成生地,以逃避赋税,这都是最简单的操作了。

“臣,赵与珞遵旨!”

钱粮,钱好赚,就是这粮食还真有点麻烦,辛苦一年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产量。总不能每次都去占城或者安南购买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