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华夏名将阵亡 > 第207章 鹏举定当带领背嵬军为史侯披荆斩棘(第1页)

第207章 鹏举定当带领背嵬军为史侯披荆斩棘(第1页)

“史侯难道准备提前将隋唐的科举制度在幽州推广开来?这样必定遭到整个幽州士族阶级的反对!

当年隋文帝杨坚之所以能力排众议举办科举,主要原因还是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大混乱中,让许多世家大族遭遇覆灭之灾。

而杨坚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皇权被豪族门阀架空,急需培养效忠于自己的人才,对抗势力日益庞大的关陇集团,才不得不推出科举制度。

然而,之后隋朝的覆灭很难说是否有科举制让世家大族不满的因素存在。”岳飞眉头深皱的说道。

“鹏举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年隋文帝杨坚创办的科举制度,也并非为了天下百姓着想,他只是为了打压关陇勋贵罢了。

因为整个隋唐的历史,依然是门阀与豪族主宰天下的时代,平民和寒门凭借科举进入上层阶级的案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隋唐时期,甚至将科举门生分为两类。

其一,为国子监门生,这些考生只要出示世家大族的门第证明,就可享受朝廷给予他们的食宿补贴,完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

其二,则是普通门生,这类考生皆是平民的孩子或是一些没有关系的寒门子弟。这类学生是无法得到朝廷的食宿补贴,无论你是在辽东还是敦煌,无论是在交州还是云中郡,你前往京城参加考试的衣食住行都将自己承担费用。

在那个时代,原本的各种赋税都多不胜数,平民家庭是无法负担一个不干农活,成天读书写字,将来还要上京赶考学子的费用。

一旦,这样的学子无法考取功名,等待这个家庭的只有毁灭。

在那个时代,甚至流传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民间流言,当然仅仅是针对平民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寒窗苦读十数年,一旦无法考取功名进入官场,又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导致自己的生存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那个时代,也成为了平民学子名落孙山后,自尽最为严重的时代。

然而,门阀和豪族家的孩子即使无法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进入朝廷,也能通过其他方式进入官场。

不过,科举制的兴起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造纸术的再次改进与雕版印刷术在隋唐之初开始逐渐成型。”刘辩长叹一声的说道。

“史侯所言确实不错,我当年所在的大宋王朝,科举甚至被豪族们所包揽,平民完全无法参与。

当初,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门子弟能在科举之中扬名是极为罕见的,即使如此,他们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民,乃家族落魄的寒门而已。

寒门本质上仍然是士族,只是一般已经家道中落,或者是其他豪族的旁支,比起世代务农的平民仍然强上不少。

而像苏轼父兄三人,本来是四川眉山县的富户人家,苏洵携儿子们进京赶考,虽然苏轼兄弟金榜题名,然而家里存款也花费得差不多了。

第二年,苏洵之妻病死眉山县,父子三人奔丧回家,却发现家中‘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的惨景,这还不包括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不事生产,不务农活,购买书籍,纸、墨、笔等的开销,岂是普通人家可以读得起的?”岳飞也扼腕长叹的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