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蔡邕不断默念着此句,感叹道。
“子贤真乃文武全才啊,真乃大汉之兴。”
杨辰需要言语试探下蔡邕态度,毕竟蔡邕到来虽有好处但如不清楚蔡邕具体性格必然会影响后续部署。
杨辰听完蔡邕所言故作摇头叹息。
“当今宦官专政,世家豪强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吾每夜想起都心痛不已,吾一人之力解救不了天下黎民百姓啊。”
蔡邕听到杨辰所言也是沉默不语,面露无奈语气悲戚。
“陛下宠幸阉党,我虽多次劝谏,均无功而返,我看子贤治理真番郡颇有成效。
敢问子贤可有良策拯救大汉,拯救万千子民?”
杨辰摇头摆手。
“大汉已病入膏肓,也非解决宦官就可,我近有所感,作了两首诗可念诵给蔡大家听。”
杨辰看向远方田地,眼中流露出怜悯之色,缓缓念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蔡邕闻言看向眉目潋滟的杨辰发出感慨。
“子贤大才,朴实凝练之词。
却道出了农民之辛,粮食之来之不易。”
杨辰摇头道。
“在下还有一诗,请蔡大家斧正。”
杨辰见蔡邕缓缓点头,目露期待之色,缓缓颂道,言语悲戚。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蔡邕听完沉默不语,良久后缓缓叹息。
“子贤之意,老夫已知晓,世家豪强之疾乃不治之症,子贤莫要到处宣扬,免遭小人迫害。”
杨辰见蔡邕如此直率,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难怪会被王允所害,叹息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世家豪族不重视平民百姓,岂不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蔡大家知太平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