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娱乐圈大花指的是谁 > 第613章 各方反应(第1页)

第613章 各方反应(第1页)

2014,作为一家全产业链布局、并具有强劲发行能力的国内影视内容制作公司的开创者及领导人,于冬,与他一手打铸的“博纳”航母,向着更远的国际蓝海——拔锚起航。他的下一个目标:与好莱坞合拍,进军国际市场。[4]

于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世界最知名的电影专业高等学校之一,在经过四年专业化学习(第一届制片管理专业)后,于冬一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最大的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集团任职,主要负责国产电影的发行工作。

1999年,当时29岁的于冬怀揣着30万元和几个伙伴创立了博纳文化公司。于冬发行的第一部电影是黄建新导演,王志文,江珊主演的《说出你的秘密》。靠着多年做发行在各地积累的人脉关系,于冬赚了50万。

于冬的成名之战是2001年发行的《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成本只有200多万的小制作电影,在发行过程中,于冬与各地发行公司协调档期,打破了传统的排期模式,共同推动电影上映。同时运用媒体炒作,在影片上映时,约好全国20多个城市的媒体同时开始宣传,结果这部片子形成一个社会话题,获得了2000万的票房。

于冬和李连杰

《我的兄弟姐妹》的成功让此片的香港制片人文隽在香港为博纳大做宣传,不久,香港与内地的合拍大片《天脉传奇》交到了博纳手里,这种大片以前一般都是交给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来发行。为了获得对方信任,于冬采取了保底分账的模式,付给对方400万的保底费,加上300万左右的宣传和洗印拷贝费用,按照发行方35%票房的分成,《天脉传奇》票房必须突破2000万,于冬才能够保本。为了防止盗版冲击,2002年的8月1日零点,《天脉传奇》在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同步上映。当时与《天脉传奇》同步上映的还有美国大片《蜘蛛侠》。于冬再次利用媒体宣传,极力突出《天脉传奇》与《蜘蛛侠》的对抗概念,并破天荒地在国内报纸上为电影投放广告。最终《天脉传奇》在内地获得了近3000万元的票房,一举奠定了于冬在香港合拍片发行领域的江湖地位。

随后,于冬几乎垄断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发行,《无间道Ⅲ》、《双雄》、《头文字D》一部部合拍大片给博纳带来了滚滚财源。于冬甚至对一些香港公司的影片采取了全年整包的模式,在影片还没有制作的情况下买下对方全年的影片发行权。同时,内地的一些优秀影片也首选博纳来发行,比如《孔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

博纳成立14年来,出品发行了200余部中外影片,中国内地累计票房近100亿人民币,在海外的销售收入达1。3亿美元,其辉煌业绩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内行业旗舰。同时,博纳影业集团致力于电影全产业链的整合与拓展,近年来,投资拍摄了《智取威虎山》、《龙门飞甲》、《窃听风云》系列、《一代宗师》、《桃姐》、《扫毒》、《澳门风云》、《非常幸运》、《冰雪11天》、《激战》、《大上海》、《大魔术师》、《十月围城》等多类型影片,成功跻身电影投资制作的领跑行列。影院投资方面,截至2014年初,博纳投资建设的影院达到30家,其中已投入运营的影院22家,共计银幕182张,覆盖北、上、广、成都、武汉等19个重点省市。未来五年内,博纳影院在全国将增建至100家,共计超过800张银幕。博纳广告公司通过杰出的创意策划能力、强大的活动执行力以及稳定的影院渠道关系为众多合作伙伴带来了电影领域的品牌传播体验;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签约30多位影视明星,迅速成长为内地颇有影响力的明星经纪公司之一。博纳影业集团新增的电视剧业务蒸蒸日上,投资拍摄了历史题材大剧《水浒传》、《楚汉传奇》、《十月围城》、《龙门飞甲》、《填四川》、《山间铃响马帮来》等,成为各卫视争抢的年度大戏。

“品牌+人脉”,也是生产力,2002年6月,博纳公司因对国产影片发行有突出贡献,成为第一家获得电影局颁发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公司。2003年下半年,博纳又一次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与中国保利华亿传媒集团的合作。2004年,于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品牌建设。他设计了一个27秒的片头。从《新警察故事》开始,保利博纳发行的所有电影都会挂上这个标识。这是对观众的一种承诺:挂标的电影质量是有保证的。此后,保利博纳从资金保底走向了诚信保底。在电影开拍之初,于冬就会与制片方一起,参与选题、演员、合作公司等具体情况的商定。他认为,科学管理才能节约成本、理顺市场渠道。虽然当前保利博纳没有一条院线,可稳定地团结在其周围的众多制作公司和制作人就是于冬的人脉院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