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铮铮大宋无防盗 > 第四十五章 台谏之聚宴(第2页)

第四十五章 台谏之聚宴(第2页)

众人又是一番见礼、寒暄。

稍后,钱明逸邀请的宾客陆续来到,有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高若讷,殿中侍御史刘元瑜、张裪,朝散大夫、右司谏钱彦远——此人乃钱明逸之兄。

另有刑部员外郎、知谏院王贽,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知谏院杨伟等等,只瞧得庞籍暗暗心惊。

所谓台谏,即指御史台及谏官。

谏官分两省谏官及谏院谏官,其中两省谏官大多属于加官,说白了就是额外加一份权柄,比如庞籍的左谏议大夫,高若讷的右谏议大夫,赵旸的右正言等,虽有品阶高低但主要是为了与各自的官级相匹配:比如庞籍任参知政事,即副相,加个正言就稍欠品秩;反之,仅领七品寄禄官的赵旸若加个谏议大夫,加官的品秩与朝中宰辅平起平坐,那也不合适。

但不管品秩高低,谏官都有言事、劾奏之权,不过严格来说,主要负责查漏补阙。

顺便一提,主管谏院事务者称知谏院,由他官主管或司谏、言正主管皆可。

而与之不同,台官——即御史台御史,它属于正官,其主要主责便是纠察百官、督查地方,既不属加官一般也不兼任。

宋时御史台制度依然沿袭唐制,但稍有区别。

主官为御史大夫,但自宋初以来就不任实职,仅做加官用。

因此御史中丞视为真正的主官,其副职为侍御史知杂事,一般由御史台中最年长者出任,若无意外,短则数月、长则年逾便可升迁,迁为知谏院,前提是知谏院并不满员。

御史台分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设侍御史一人,主管辅助御史台事务;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二人,主管以礼仪法度纠察百官过失;察院设监察御史六人,分别主管六部及百官之事,纠察其错误。

在钱明逸招呼众宾客饮酒时,庞籍再次确认到场的御史。

  御史中丞两人皆至: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张观,翰林侍读学士、兵部郎中、权御史中丞郭劝。

侍御史知杂事一人至:李兑。

台院侍御史一人至:刘湜。

殿院殿中侍御史二人至:刘元瑜、张裪。

察院监察御史六人至五人:何郯、陈旭、张择行、张中庸、彭思永。

庞籍微吐一口气,目光又扫过其他几名宾客。

起居舍人、直史馆、知谏院王贽;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谏院杨伟;言事御史、起居舍人、知谏院毋湜……

知谏院满额六人,实设五人,除包拯目前身在河北,其余四人尽皆到场——钱明逸亦任知谏院。

除此以外,另有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刘夔,右司谏钱彦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左谏议大夫文彦博。

算上钱明逸以及他庞籍,此刻宴中,竟有整整二十名有台谏身份的朝臣。

这是要做什么?他心中暗呼。

不止是他,在场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纷纷环视左右确认今日被钱明逸请来的宾客,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此时酒过三巡,身为宴主的钱明逸放下酒盅,拱手对众人言道:“再次感谢诸位臣僚赏脸赴宴,今日我宴请诸位,实是为与诸位商量一件大事。”

大事?

在场宾客纷纷看向钱明逸,有的面露恍然、有的似笑非笑,亦有眼睑低垂仿佛充耳不闻者。

稍等数息,钱明逸换了种口吻问道:“今日有则消息,以雷霆之势席卷城中,大小府衙、街头巷尾,皆在谈论,却不知诸位臣僚可曾听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