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拉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入内,一旁还闪出来一个少妇,跟众人见礼,然后拉着诸葛芷进去。
那少妇看起来年纪甚至不比诸葛芷大,估计二十岁都不到。诸葛家人在最初的惊诧后,很快搞清楚这是新舅妈。
没想到宋信自立门户后短短五个月,就娶妻成家了。诸葛芷隐晦地问了一下对方出身,得知是广陵淮浦陈家的——也就是陈登他们家族。
这陈氏是陈珪的孙女、陈登的侄女,但其父是陈珪的庶子,地位不显。宋信原本也没什么根基,有这样的本地家族肯跟他联姻,他已经很得意了,他也知道自己是沾了原本外甥的光。
诸葛家人坐定后,宋家还有两个美婢过来端上茶汤,看她们眉目举止、和宋信的亲昵之状,怕是虽不是妾,至少也是通房的侍女了。
诸葛亮内心倒没嫉妒之念,只是觉得舅舅活得潇洒,他和大哥还在每天励精图治忙正事,根本没有闲暇,宋家自立门户后,倒成了富贵闲人,这样也挺不错。
反而是宋信自己有些惭愧,跟外甥们闲聊之时,就拉着诸葛亮解释。
说这些美婢都是征南将军的妾室甘夫人半年多前派来的,当时是为了子瑜离开广陵去许都办差,家中没人伺候大姐。后来宋家自立门户,这些美婢也都留下了,甘夫人发的话,说这些都送给宋家了。
既然都送了,宋信也就不客气了,他早就看其中两个长得还不错,便没有忍住,娶妻前先怜惜了几个月。
宋信承认这些事情时,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言语神态中也更多是求理解。说自己都二十二了,要不是三年兵灾奔波居无定所,早就该娶妻了,这把年纪还没碰过女人,怎么憋得住。
这些话本不该是舅舅和外甥说的,但宋信和俩大外甥年纪相差不大,如今又分了家,才这般百无禁忌,简直就跟熄了灯后的男生寝室差不多。
诸葛亮对这些破事不感兴趣,他只是敏锐地观察到:哪怕宋家从诸葛家独立出去了,玄德公对宋家的笼络施恩,也丝毫没有放松。
诸葛亮忧虑地皱了皱眉头,又随口问了宋信几句公务上的事情。宋信也表示这几个月很轻松,客曹从事的活儿很容易应付,他也不需要沾油水,子瑜留下的家财,还有转给宋家的那三百户庄田租赋够他花的了,反正家里也就姐弟二人加几个婢女仆役。
三百户庄客庄田不少了,朝廷封一个都乡侯,也才食邑三百户。
诸葛亮总算微微松了口气,看来宋家至少不会走上贪婪之路,只是富贵闲人,那也就罢了。
应付完宋信后,诸葛亮又去后堂拜见宋氏。
当年宋氏进门时,诸葛亮和诸葛均年纪还小,一个六岁,一个三岁,所以他们跟继母的感情,其实比大哥更深一些。
尤其诸葛均,生母章氏亡故时他才刚满周岁,对生母是毫无记忆的,三岁时宋氏再进门,诸葛均就当亲妈一样看待。诸葛亮倒是对生母还有些模糊的记忆。
也正因为诸葛均当宋氏亲娘,而女人一般也更疼爱小儿子,所以诸葛均早年被宠溺养废了,什么都不如大哥二哥。在宋氏眼中,对诸葛瑾诸葛亮,更像是大姐养弟弟,对诸葛均才是真正养儿子。
亲人三年没见,各种哭泣眷恋之状,也没什么可赘述的。好好缓解了一番宋氏的思念之情后,大家才分宾主坐定,摆上席面。
宋氏一开口便叹道:“阿亮,你今日还可唤我阿母,此番重逢之情得以释怀,日后还是要按礼法,喊我宋姨吧,宋家毕竟自立门户了。”
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但也知道这是必然的,连忙表示领命,一个字都没多问。
宋氏见他答允了,才继续款款说道:“其实,年初过完上元节后,玄德公家的甘妹妹,便来我这儿常坐,提起一事,说她女儿已经三岁,想要托我时常过府教养。
或是她遣人每隔几日把女儿送来,让我教着认些字启蒙。我本欲推辞,她却说她听玄德公说,我之教子有方,怕是天下罕有,竟能教出阿瑾和你这样的大贤。
还说我才德过于孟母,如今宋家既已自立门户,我无子可教,刘家愿以束修百金,求我教其幼女。我实在是惭愧之至,最后才找借口推脱,
说我虽与阿瑾分户,但毕竟还有那么多诸葛家的亲人多年未见,想先见一见,再接受刘家的延师邀请——所以,便修书让你们来一趟广陵。
我也深知阿瑾顾虑,不愿你们兄弟出仕之前,受人话柄,被人说成是‘其母先得玄德公妾室延请教女’,然后你们才得玄德公重用。我这般拖着不从,就是想先看到你们兄弟二人建功立业,再想我自己找点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