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再就是接到反映,扶贫路成了破烂路,做个采访。
这次帮扶对象,是两个女孩。
两小时前,车队到达了林子头村。
林子头村在这条破损的道路起点处,向北沿着两山之间的村路,一直往里走。
走到尽头的水库下方就是了。
水库不大,上游林子比较茂密,山上的水缓缓的流了下来,进入水库之后,再通过坝上的溢流口,缓缓的向下流,就成了路边的小河潺潺流水。
这次来扶贫县,目的很明确。
来人是妇联和团口的,通过当地对口单位,帮助介绍两个贫困户,要求是女孩,十二、三岁,要聪明、灵秀一些。
帮扶的时间可以不受限制,可以一直供养到大学。
至于为什么选择女孩。一路上来人也不隐晦的说,家里没有孩子,实际上是做收养打算的,如果选择男孩,怕将来男孩要顾家,养活山里的爸妈。再就是将来婚姻嫁娶,处理不好了,好事变成了坏事。
如此算计,自然也不多余。
那个时候,深山里人穷,并不奇怪。
山上野菜、山榛倒是不少,交通不便,送不出去,也进不来收,又当不了粮食。
河套子里种些苞米、大豆,勉强换些钱,加上自家地里见些菜,就算过得下去。
村里年轻一些的都走出去打工了。
自己在劳务市场上做些力工、小工。
人多活少,来了主顾大家争着压价的去。
钱不多,一把一利落,到头来去了吃喝,一年到头,带不回家啥钱来。
苦就苦了那些被包工头带着出去干活的。
老板黑心,去了说是月结。到了就变成了季节,后来到年根底一块算。
包工头负责管吃、管住,想想能把钱攒到年根底,一并多些带回家中,省了放在手中留不住。
想是想的好。可到了年根底,老板不是找借口溜了,找不到人。就是没有钱,爱怎么的怎么的。
老板找不到,就找包工头。包工头挣的是人头钱,老板不给钱,包工头也没钱,一年到头的吃花都是借来的,又不能不让大家回家。于是,有能耐的千方百计,找老板先支些钱,让大家回家过年。没有能耐的,怕回去乡里乡亲的无法交待,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借高利,先把年过去。
从十一月底上冬,工地没活了,一直到来年一月春节前,农民工、包工头,忙的、盼的就是把工钱拿到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板自有老板的算计,知道一点不给是不可能的。但拖着有拖着的好处,钱总是握在自己手里舒坦,就把勉强够农民工回家的钱留够后,把余下的钱借出去,挣些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