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奠基仪式的舞台上,看着台下的人群和彩旗飘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和决策。
为什么选择“开发园区”而不是更常见的“开发区”,这里面有着微妙的区别。
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在许荣勋的指点下做出的。
他们意识到,如果称为“开发区”,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和质疑,因为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大规模、高投入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
相比之下,“开发园区”则相对低调一些,但仍然能够传达出发展的意图。
通过将开发区缩小为开发园区,他们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这样一来,既可以说这是东平区的重要项目,得到上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又可以强调这是东平乡政府积极推动的地方发展计划,体现了基层政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这种策略使得项目更容易获得各方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压力和期望。
此外,许荣勋还建议将项目定位为“科技园区”,以突出其创新性和高科技含量。
这样做不仅符合当前时代的潮流,也能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前来投资和发展。
在奠基仪式上,郑佩霞亲自宣布了这个新的定位,并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园区。
总之,奠基仪式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新项目启动的场合,更是一个展示政府智慧和决策能力的平台。
通过巧妙的命名和定位,郑佩霞成功地为东平乡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让人们对这个开发园区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如果经济开发区是东平区的项目,这个开发区主任的说法就多了,至少也得需要委派一名副区长级别,甚至区长来担任这个职务。
而且还要上报市里,省里备案。
而实际上,这个项目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更没有这么高的规格。
开发区位于申水之南。
申城已经将申南地区划入到了城市的新区,挺进申南,建设申南,发展申南,让申水成为城市的内河,已经得到了上边的批准。
过了申水大桥,放眼望去,大片大片征收的土地闲置在那里,还没有进行规划建设。
可地早已经卖了出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能耐的拿不到地,拿到地的,没有能力开发。
地便宜得让人眼红,一挂牌,买主听说了,心里也来气,本来应当由政府直接招、拍、挂的土地,非要让这些有能耐,有关系的人,在中间倒上一手,挣个差价。
索性,人家买主不买了。
也有看好市场的,买下来,继续囤地,找个理由,不规划、不建设,和政府玩起了无赖。
事是由你当地政府引起的,你能倒卖,我真金白银花了,凭什么不让我继续倒腾。这一来二去,申南地区发展得就象头上长了斑秃,东一块,西一块的。
东平乡经济园区在一片大地的道边。原来本是水田,后来又改成了旱田。
再后来,上边鼓励建大棚,又修建了大棚,得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