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盼盼休整了片刻,喝了口水后,继续着她的回答。
“在整个分封体制下,另外还需要打一个补丁。就是宗室和功臣爵位的逐代降等降处理。这是后世的一种常规方法,即每过一代,继承爵位的人就会降级一等。”
“一来是减轻国家供养他们的财政负担,二来是能保证宗室和勋贵的后代不会彻底成为废物。至少要知道发愤图强,不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始皇帝僵硬的面色终于稍微缓解了一下,他喜欢这个政策,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坐在他下首的一众文武大臣听到这个政策后,顿时觉得有些牙疼。
如果他们听过时代红利这个词的话,高低会问候一下萧盼盼的先人。因为每一个政策的出台,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应对当下的问题。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因为历史局限或考虑不周而造成的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就是用来钻空子的。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发展,这些空子被补上至少要花个十年二十年的样子,而这就是一种时代红利。
现在萧盼盼这个未来人直接就把可能的漏洞给堵了,很多人心里当然不舒服。
“如果不打上这个补丁,直接领国家赋税的宗室和勋贵子弟只会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财政的崩溃。多提一嘴,这也是引起明朝后期灭亡的重要原因,养了太多的废物宗室。”
朱元璋和朱棣在不同的时空,不约而同的捏紧了拳头。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不要把宗室当猪养,要给他们自谋生路的出口,特别是那些要拿不到国家财政的人。”
萧盼盼想了想,“你们这些皇帝不是害怕宗室造反吗?那就定个规矩,宗室降等到某个安全的级别后就允许他们去参加科举,到地方当官,或者去经商,去创造自己的事业等等。”萧盼盼顿了顿,“在这里提一嘴朱棣先生。”
刚刚继位的永乐皇帝听到自己被点名,心中莫名的忐忑。
“您就是那个把宗室当猪养的代表人物,最后的结果真就是这些地方藩王被起义军当成猪宰了,字面意义上的,比如福王朱常洵就被起义军丢到锅里煮了,做成了“福禄宴”。”
小万历偷懒打着瞌睡,他还不知道这个福王是谁。但天启和崇祯知道,特别是天启,一瞬间刚做出来的木架子都变得不那么好看了。
福王本人更是又惊又怒,在这一刻他恨不得带人出去把周边的老百姓全杀光,他觉得这样自己就安全了。是的,他就是这么想的,也准备这样做,而且他只是想到了这一点,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朱棣额头上的青筋不停地跳着,朱元璋则无不心疼的叹了口气。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很清楚老百姓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子孙丢到锅里去煮。
“具体的藩王政策,我打算等连接到朱棣以后再细说,因为他是个非常好的样板,不耽误。”
秦始皇没有意见,但还是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是科举。”
“哦,这个是到隋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选官制度。”萧盼盼大致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科举。
这下是直接挠到了始皇帝的心,不止是他,只要还没有科举的时代,一把手们都对这个政策产生了极强的好感。只能说科举能蓬勃发展是有其必然的政治逻辑的,皇帝这种生物是真喜欢这种制度,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递枕头的效果。
“关于科举,秦汉时期就不用想了,你们实行不了。”萧盼盼补充道。
“为什么?”始皇帝不解。
“你们没有纸,更没有知识大爆炸,或者说叫做知识下沉。”萧盼盼解释道,“这个问题本质上关系到社会演进的课题,不过哪天我们讲门阀的时候可以顺便把科举制度说清楚,这两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此消彼长的。当然,这玩意儿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秦始皇超高的政治敏感度让他意识到了这个制度背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而各个历史维度中,以隋唐为分界线,一众文人士大夫对此制度的反应都不同。
隋唐以前的士人门阀本能的反感这一制度,但皇帝们却跃跃欲试,特别是刘彻,他已经在思考怎么来一次考试了。
隋唐以后的文人对萧盼盼那句,这玩意儿也没有多好感到了不满和不解。而一些这个时代的皇帝却或多或少的理解了萧盼盼这句话背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