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质是地区经济发展后必然出现的局面。历史的治理逻辑是,如果一个王朝的首都并不在这个朝代的经济中心,那就必然要重用该经济中心出身的官员,作为当地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比如之前说的,明朝的朱棣必须重用南方的文官。”
李世民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但你们李唐很难做到这一点,根源在于关中本位的统治逻辑。”
“果然……”李世民低声呢喃道。
“唐朝的统治基础,是发源于西魏北周的关陇贵族集团,这样的政治结构,天然的对曾经东魏北齐所在的河北抱有敌意。于是从开国以来,唐朝的国政就对河北颇为苛刻,这就使得河北士民对李唐有着严重的离心倾向。”
朱元璋在遥远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认同。
萧盼盼无奈摊手,“东西大和解,在历史遗留问题,跟政治结构失衡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的经济开始大规模发展,甚至到了唐中期,出现了河南向河北的大移民。”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那时的唐朝统治者其实已经没有应对的方法了。更加无解的是,朝廷不仅难以应对,而且还要继续加重对河北地区的投资。”
“为什么?”李世民连忙提问。
“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已经崩溃了,在军事政策上,必须依靠地方的藩镇,在这样的情况下,藩镇的军阀化就是必然的。”
李世民做了个深呼吸。
“这还没有完,”萧盼盼抿了抿嘴,“因为科举发展的不充分。导致正在崛起的庶族地主没有上升的渠道,于是他们自然开始向军阀化的藩镇靠拢。特别是那些关东地区的庶族地主们。”
李世民此时已经不用想,就能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事了。拿着刀的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相结合,所能爆发出的力量他非常清楚。
毕竟他自己就是文武结合的典范。
“唐朝是一个注定要经历一次历史大变局的时代,这个变局就是科举发展带来的。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知识大爆炸进一步的影响,能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庶族地主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面对这一情况,大唐朝廷并没有拿出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比如你们的科举并没有推行糊名制,大量选拔的人才还是五姓七望的家族成员等。”
“这就是所谓的科举制发展不充分。”
李世民下意识的瞄了长孙无忌一眼,见他的神色十分平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所谓科举的本质,就是皇权想要收回人事权的一次尝试,就如同汉文帝用秦末以来的“秀才”去抢夺功臣集团手里的权力一样,隋文帝也开始利用科举,让庶族地主出身的寒门去抢夺门阀士家手中的权利。”
萧盼盼顿了顿,“但这个问题不是您能解决的,这需要历史的沉淀和技术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您在当时的门阀和庶族之间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平衡,保证了政治的稳定。”
不够!李世民在自己的心里确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