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关注藩王政策的秦始皇当即也从自己的愤怒中调整了过来,集中起了注意力。
“因为您是藩王造反夺位,所以你天然的想要限制藩王。”萧盼盼继续着自己的口无遮拦,完全不顾人家朱棣的感受,“这种想法站在您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正常的。但您的限制措施却是非常糟糕的,一方面您打破了您父亲留下的藩王,边将相互制衡的格局,同时又彻底的破坏了他制定的三条战略防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突然间觉得牙疼。
“另一方面,您把所有的藩王都当成了猪养,将他们圈禁在了封地里,让他们不能参与任何国事和生产活动,同时为了安抚他们,就让国家财政来供养他们,让他们当个逍遥王爷。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藩王每天就干一件事,生孩子,于是你们老朱家的宗室成员越来越庞大,大明朝廷用来供养宗室的开支也跟着水涨船高,最后自然成为了大明财政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棣皱眉,他的确是打算这样做的,一来这样可以保证诸王的安定,另一方面又能平复他们心中的怨气,但他没想到这样会导致大明的财政破产。
一众朱棣时代的藩王们听完了这段话,一时间情绪莫名,他们不想就这样交出自己手上的兵马,然后被当成猪养,但他们也知道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真打起来恐怕连当下的安逸都没有了。
而嬴政算是理解了之前萧盼盼提议的藩王降等,和鼓励他们自谋生路的方针政策了。
倒是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某种可能,某种让自己的后代全面掌控整个大明的可能。
“第三个失误,迁都北京。”萧盼盼思索着说道,“这个决策其实称不上失误,而是一种无奈。”
“为什么?”朱棣立刻提问,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不能有争议的,是他必须去做的,所以他需要知道为什么,他甚至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降低萧盼盼说完这段话后所造成的影响。
“作为曾经的燕王,您的根基在北方,所以迁都北京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从平衡南北发展的角度来说,您迁都北京也有利于继续实现南方对北方的转移支付,促进北方的发展。想必不用我说,大明这个时代的精英们都应该知道,自宋之后,南北分裂的局面已经事实上形成了,朱元璋,朱棣,包括后来的很多朱家帝王其实都在客观上对南北分裂进行了粘合,特别是洪武,永乐两朝。”
朱棣点了点头,萧盼盼的这个说法也是他想迁都北京的原因之一。
但明朝时空下的大部分南方士子们,本能地反感萧盼盼的这种说法。一帮臭外地的,还要靠我们养!真的应该单过!
“但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还是算失误了?“萧盼盼继续说道,”因为您的政治预期并没有完全实现。首先是北京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这一点,您进行了五次北伐,实现了长城以外近五十年的太平。但很遗憾,大明的五十年太平也是草原民族五十年的休养生息,于是在您死后的24年,您的重孙,大明第二代战神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20万精锐大军全军覆没,北京被围,史称土木堡之变。”
碰!的一声,朱棣一拳砸在了身旁的茶几上。
徐妙云见状登时心疼不已,立刻捧起自己丈夫的手检查了起来。
朱元璋听到这也是一阵恼怒,他之前还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有些改观,现在知道了因为他乱改自己定下的国防政策,导致子孙被俘,顿时间就气不打一处来。
宋朝的耻辱他很清楚,他没想到自己的子孙也要经历一次。
“咱是怎么教的,咱的话你们不听,最后一定就是这样!”他严厉地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们教育道。
“没有防御纵深的北京在之后多次被草原异族入侵,包围。”萧盼盼平静地说道,“之前也说了,明朝在您之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号的弱宋,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您的后代无能为力。不仅如此,到了明中后期时还出现了边将畸形做大的局面。”
“畸形做大是什么意思?”朱棣不理解这个怪异的词,所以问了出来。
“第一个表现是养寇自重。”萧盼盼解释道,“后来窃取天下的满清,其第一代首领努尔哈赤就是大明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养的一条狗。”
张居正的笔掉了,李成梁手里的酒杯摔了。
而听到这个转述的满清皇帝们想骂街,哪有这样揭人老底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