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又从身上掏出一张纸,写了十几个字,然后郑重其事地封好,交给乳母,叮嘱她一定要小心收藏,千万别偷看,否则孩子就没命了。乳母虽然好奇得要命,但还是忍住了。她偷偷瞄了一眼那张纸,发现上面有两个字她认识,是“十九”,其他的就看不明白了。
说来也奇怪,自从吃了那道士的药,孩子的病竟然渐渐好转了。刘敏求心想,莫非这孩子十九岁那年有个坎儿?于是每到十九岁这一年,刘敏求就让孩子吃素祈福,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度过。结果还真灵验,孩子每次都化险为夷。
就这样,一晃眼到了绍兴十九年,刘敏求已经在建康做了官,儿子也四十三岁了。可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六日,儿子突然病重,不治身亡。乳母还在,想起了当年道士留下的那张纸,于是拿出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九个大字:“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刘敏求一家看到这字条,都惊呆了。原来,那道士早就预知了孩子的命运,而这字条,就是孩子命运的预言。这事儿传开后,大家都说那道士是神仙下凡,能预知未来。而那字条,也成了刘家的一件传家宝,代代相传,警示后人要珍惜生命,敬畏命运。
这事儿是梁竑夫说的,他说得绘声绘色,听得人惊心动魄,仿佛那道士就在眼前,那字条就在手边。
潘璟,人称温叟,乃当世名医。有一日,虞部员外郎张咸的妻子、南陵尉富昌龄的老婆,还有团练使刘彝孙的妾室,这三位妇人纷纷找上门来。原来,张咸的妻子怀了五年的孕,富昌龄的老婆怀了两年,而刘彝孙的妾室更是离谱,怀了整整十四个月,可都没见着孩子的影子。
潘璟仔细一瞧,嘿,这可不是怀孕,分明是得了怪病。那些所谓的“胎动”,其实都是误诊。于是他开了几副猛药,让这三位妇人喝下。张咸的妻子喝完后,竟然排出了一百多块肉块,模样还挺像人的眉眼;富昌龄的老婆则梦见两个肤色漆黑的小童,慌慌张张地跑了;而刘彝孙的妾室更是排出了一条大蛇,那蛇还在地上扭动,好一阵才死去。不过说来也奇怪,这三位妇人排出这些怪东西后,身体竟然都好了起来。
还有一位贵江令王霁,这家伙晚上总梦见和一个妇人唱歌喝酒,白天却吃不下饭,这样折腾了整整三年。潘璟给他治了治,病虽然好了一些,但那妇人的模样却越来越沮丧,喝酒也提不起精神,唱歌也不再欢快。直到有一天,王霁终于不再梦见那妇人了。
潘璟笑了笑,说:“病虽然轻了些,但还没完全好。要是梦见一个穿着白衣、戴着青巾的男子,那就彻底好了。”没过多久,王霁果然梦见了这么个人,醒来后就能吃饭了。这事儿后来被北湖的吴则礼给记载了下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话说缙云有个叫叶助的太师,年轻时在睦州建德当个小官。他心高气傲,偏偏一直生不出儿子来,急得团团转。后来,他找到了个算命先生黄某,想问问自己的命里有没有儿子。
黄先生掐指一算,慢悠悠地说:“叶大人啊,您的儿子将来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当到节度使呢!不过,得等您三十岁以后了。要是您现在就想有个儿子,那恐怕也不是个啥好货色。”叶助一听这话,心里那个郁闷啊,跟吃了苍蝇似的。
后来,叶助官运亨通,当上了拱州的官。那黄先生又找上门来了。这次,叶助让他用周易算一卦。结果算出来个贲卦。黄先生一看,乐了:“今儿个时辰属土,土加上贲就是坟字,您这是要生儿子啊!不过,也得有丧妻之痛。”
嘿,还真让黄先生说中了,叶助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可老婆却没了。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少蕴。
少蕴长大后,考了个好名次,还娶了淮东提刑周穜的女儿。周穜也挺信命的,特意请了那黄先生来给少蕴算命。黄先生一卦下去,是个晋卦。他说:“少蕴啊,你三年后得生俩闺女。晋卦下面是坤,上面是离,都是阴卦。晋字里面还有两个口,爻辞里还说‘昼日三接’,这就是三年的意思啊。等这事儿应验了,我再告诉你前程如何。”
少蕴心里那叫一个别扭啊,觉得这黄先生纯属胡说八道。可你猜怎么着?三年后,还真让黄先生说中了!少蕴从维扬回吴兴的时候,又碰到了黄先生。这回,少蕴主动问他:“先生,您以前说的都准了,以后的事儿也告诉我呗。”
黄先生笑了笑:“少蕴啊,你是个大贵人。从这往后,你得当大官,最后还能当节度使呢!可得好好保重身体啊。”
少蕴一听这话,心里那叫一个惊讶啊。他回去就跟他爹说了这事儿。他爹一拍大腿:“哎呀,我想起来了!三十年前也有个姓黄的客人跟我说过这事儿,还说我儿子能当大官呢!这不就是同一个人嘛!”
于是,父子俩就把那黄先生当神仙一样供着。后来,少蕴果然一路高升,当上了尚书左丞。绍兴十六年,他七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还当上了崇庆军节度使。两年后,他就去世了,一切都跟黄先生说的一模一样。而那黄先生呢,也因为给少蕴算命而名声大噪,成了个传奇人物。
在饶州的谯门之南,有一所官舍,这地方向来有些古怪。绍兴十一年,有个叫韩参的常平主管官搬了进去,还请了个乐平的士人胡价当他的门客。当时郡守程进道也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这里来求学。
后来,程进道要离职了,胡价呢,想趁机给家里的官奴韩秀赎身,于是他就找程进道帮忙。程进道一听,觉得这事儿也不是不行,就答应了。
韩秀得知消息后高兴坏了,当晚就提着酒菜,偷偷溜进胡价的书房,跟他一起喝酒庆祝,还一再叮嘱胡价别忘了她的好处。从那以后,韩秀就经常晚上带着酒菜来找胡价。
有一天晚上,三更天已经过了,西邻的推官厅里客人散尽,有人发现胡价的书房灯还亮着,就喊了他几声,胡价也答应着。可等到天亮,大家却发现胡价死在床上了。
韩参一听这事儿,赶紧问侍童和守夜的人,他们都说每天晚上都有个妇人从宅子里拿酒菜出来,大家以为是宅子里的人,所以也没敢多问。昨晚鸡叫的时候,他们听到胡价大喊大叫,还以为是做噩梦呢,没想到他竟然就这么死了。
大家一合计,肯定是那鬼假扮成韩秀来迷惑胡价,而胡价自己也没察觉出来。这事儿过了三年,通判任良臣搬进了这所官舍。他有个十多岁的女儿,经常看见两个人手牵手在院子里走。后来这女孩得了场大病,任良臣赶紧搬家。再后来,这官舍就改成了驿站。
唉,你说这地方邪不邪门?以后谁还敢住啊!
安昌期,这位昭州恭城的才子,年轻时便一举中得进士。皇佑年间,朝廷平定了侬智高之乱,为了彰显恩泽,特别对待广东、广西两地的进士。凡是曾经参加过礼部考试的进士,都有机会在朝廷中再次应试。安昌期借此机会,顺利得到了横州永定尉的官职。然而,他因某事辞官而去,从此不再涉足官场,而是带着一名小童,游荡于广东的山水之间,尽享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的同年好友胡浚,时任惠州海丰县令,安昌期曾去拜访他,并在那里逗留了很久。两人相聚时,安昌期常常施展一些嬉戏小技,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有一次,他结了几张纸纽,覆盖在上面念咒,过了一会儿,纸纽竟然开始动起来。他慢慢地打开,里面竟然全是活蹦乱跳的小老鼠,咀嚼、跑动都像真的一样。再一盖上去,又变回了纸纽。大家看得目瞪口呆,纷纷称赞他的神奇技艺。
安昌期还常常采集山药,嚼碎后吐出来展示给大家看。那山药上的唾液,竟然像胶饴一样粘稠。有时他还会整夜不眠,指着身边的小童说:“别小看了这孩子,将来他会和我一起隐居。”
治平二年,安昌期游览了清远峡山寺。他告诉僧人:“我久闻山中有和光洞,特地来此游览。”说完,他便带着小童前往。然而,他们一去数日未归,僧人担心他们被虎所伤,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最后,在洞前的石壁上,他们发现了一首诗:“蕙帐将辞去,猿猱不忍啼。琴书自为乐,朋友孰相携。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峡山余暂隐,人莫拟夷齐。”诗的后面还写着:“前横州永定县尉安昌期笔。”
山僧们纷纷议论,这安昌期究竟去了哪里?莫非他真的和那小童一起,隐居在和光洞中了?而那首留下的诗,又似乎在告诉人们,他并不是真的消失,只是暂时隐去了身影,等待着有缘人的再次相逢。
李神医,这位抚州的大咖,医术可谓是一绝。短短十年间,他便凭借一双妙手,积累了万贯家财。有一天,崇仁县的一个大富豪生了病,特地请李神医来瞧瞧。富豪承诺,只要能治好病,就给他五百万钱作为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