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扫了一遍,明白了。
传闻中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制成的,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常见的玉玺形象都是四四方方的,和一块砖头似的,上面还刻着龙、貔貅等上古神兽,很是庄严。
这些影视剧中的玉玺形象大多来源于保存于京城博物馆的清二十五玺。
最小的皇帝尊亲之宝,6。8厘米见方,高6。1厘米。
最大的广运之宝,19厘米见方,高15。6厘米。
影视剧中那种看起来巨大且沉的玉玺形象和这是比较像的。
玉玺的本质就是一枚印章,而秦汉时期出土的印章都很小。
秦汉的通关印通常是2。5厘米见方,西汉“皇后之玺”,传闻吕后曾经用过,也不过2。8厘米见方,高2厘米。
还有一些史料记载,那时候的印章是可以直接挂在腰上的。
如果说传国玉玺制作得太大,挂在腰上也不方便啊!
更关键的是,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我们华夏是没有纸的。
人们的书写工具是书简和木牍。
当时印章的用法是,写完字的竹简用绳子或者牛筋穿起来,打上绳结。
之后在绳结上放一块泥,再盖上印章,是为“封泥”。
这与我们现在信封上的封口有些类似。
这也就意味着,印章不可能很大。
不然总不能在竹简上放一个巴掌大的封泥吧?
传国玉玺之所以不可能特别大,就是因为要实用。
和氏璧,是天下至宝。
用那么大的一块和氏璧,挖出一小块来造一个玉玺,这实在太暴殄天物。
所以说,传国玉玺也不太可能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
苏明明白了其中关窍,觉得自己又被系统坑了。
“统哥,要是传国玉玺是由蓝田玉制成的,那我之前问你需要多少手工值你怎么说要18万?”
“而且之后换用材料之后还要我10万手工值?”
“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