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对初唐四杰的排名,两位当事人态度截然不同。杨炯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而卢照邻说“喜居王后,耻在骆前”。看似争论,其实一个是自勉、一个是自谦。杨炯的话是激励自己赶超王勃的意思,而卢照邻的话很谦虚。
再用现代的话说得更明白一些,这最可能是他们四个人的炒作。
历史上文人命运多舛者多多,有怀才不遇,有贫困潦倒,有疾病缠身,三者占其一便算是悲催了,初唐四杰中,有一人把三者全部拥入怀中,生死两茫然,最后是在绝望中自沉颖水而死,这就是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博学能文,起家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离职后逗留蜀中,放旷诗酒。后因身染风疾,痛苦不堪,自沉颍水而死。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着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四杰中,卢照邻的命运似乎最悲惨。药王孙思邈一生救人无数,却无法治好卢照邻的“风疾”,最终卢照邻投河自尽。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池荷》是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借助于荷花的自悼,含蓄地抒发了卢照邻怀才不遇、长期被疾病折磨的感慨。全诗情感真切自然,读后惹人心疼。这首诗,竟然在后世林黛玉所作《葬花吟》中得到了呼应:“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君不知、两不知,都是可怜人!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描写了荷花最美好的一刻,也就是花好月圆的景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荷花轻幽的芳香萦绕在弯曲的池岸,月亮的圆影则笼罩着荷池。因为是夜荷,所以卢照邻这里主要突出它的清香,而没有从其形态和品格上进行歌咏。但已经可以想象出这幅画面的美妙。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则是卢照邻的一种对生命消极的思想体现。它的意思是说,常常担心秋天来得太早,我凋零了你却不知道。这里卢照邻将荷花拟人化了,主要写花之自悼。但实际上,却是人之自悼。也就是卢照邻对自己怀才不遇、长期被疾病折磨的感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
卢照邻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虽然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的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故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可想而知,当时卢照邻的内心,因怀才不遇、长期被疾病折磨,绝望到了何种程度。
(二)
公元636年,正值贞观盛世。
那一年,卢照邻出生在范阳(今河北涿州)卢氏家族,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门望族,从秦始皇开始,就出现过卢熬和卢生这样的名人,即使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数代,范阳卢氏始终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曾有“望出范阳,北州冠族”的名声在外,就连那些皇室宗亲,也都抢着与卢氏结亲,史书上说“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荣华盛况,可见一斑。
顶着显赫家世光环出生的卢照邻,自幼聪明好学,一身才气,十岁时,别的孩子都在嬉戏打闹,爬树抓鸟时,卢照邻便已经在各地拜访名师。他先后拜曹宪、王义方学习经史,小小年纪,博学能文,可谓才气非凡,在当时也小有名气。
到了十七八岁,卢照邻心怀入仕报国的大志,在那个年代,白衣拜相大概是大多数文人心中的梦。卢照邻单身前往长安,干谒求仕。最初,他投靠朝廷重臣来济并深受其赏识,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加之自己才华,卢照邻名声大噪。十八岁那年,卢照邻一举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