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人称“诗骨”。
公元701年,陈子昂离开了世界。与此同时,在大唐的其他角落,李白、王维两岁,孟浩然十三岁,杜甫,高适还没有出生。
这些人在后来的岁月中继续着陈子昂的诗词改革,共同将璀璨的盛唐诗词文化推向最高峰。
九泉之下的陈子昂,也会不再孤单了。
陈子昂被奸人所害,好友卢藏用不仅将其子女接来抚养,还整理了子昂的诗文,集为《陈伯玉文集》,广为宣传。当时的盛况,简直可以和左思的“洛阳纸贵”相媲美。这也是对陈子昂的一种安慰吧!
可以说,没有卢藏用就没有陈子昂。他在《唐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君讳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如此赞美陈子昂的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陈子昂在诗歌上的贡献。
卢藏用更曾作《陈子昂别传》,记录了陈子昂的一生。
说到卢藏用,您可能不知道,但是说到“终南捷径”的成语,您可能就知道了,成语的主角正是卢藏用。
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进士出身,因为不得调用,与其兄征明一起隐居终南山。后来,卢藏用被朝廷召授左拾遗,又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因依附太平公主,中宗复位后被流放岭南,约五十岁时逝世。
卢藏用在当时名气很大,为“仙宗十友”之一。“仙宗十友”,包括初盛唐交替之际的十位有大诗名之人,其他九友为陈子昂、司马承祯、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顶级诗人。卢藏用又与赵贞固、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等,被时人称为“方外十友”。
卢藏用“少以文辞才学着称”,而且他有四绝,即文章、书法、音乐和围棋,可见他在当时也是个出类拔萃的大才子。
卢藏用去终南隐居,自然不是去当真隐士,而是想借此赢得声名来步入仕途。成语终南捷径的本意,就是通过隐居来获取高洁声名,引起关注后进而步入仕途。
卢藏用同当时的另一位大才之人,也是“仙宗十友”之一的司马承祯,一起在终南山隐居,又一起以高士被起用。
司马承祯被征召后坚持不仕,欲归山,卢藏用为他送行,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在终南山隐居,那是非常美妙的事情,好处大大的有。
司马承祯讥讽道:“在我看来,去终南山隐居,应该是通往仕途的一条捷径吧?”
卢藏用无语可对。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说,反之,有很多事情是能说不能做。终南捷径其实只是为尽早入仕方式中的一种,相比较其他途径,在道德层面上,其实要高尚许多。
当年李白杜甫们手持“拜帖”,四处向有话语权的勋贵们谒见,以期得到他们的提携;陈子昂为了引起关注,千金购古琴摔之,都没有人说他们的手段有何不妥,反而说是名士潇洒。
孟浩然也是在家乡的襄阳山中隐居。到了四五十岁了没人理他,结果实在熬不住了,才来到长安来考试图出身,并没有人说他是假隐士。
卢藏用被时人讥为“随驾隐士”,说的是他的隐居是随着皇帝的宫居而走:武则天在长安时,他便在终南山;女皇去了洛阳,他就在附近的嵩山隐居。
这些都还可以接受。历史真正对卢藏用有非议的并不是走“终南捷径”,而是他后来依附太平公主,更有人说他是太平公主的面首。
依靠终南捷径和依附太平公主,这两项是卢藏用被后世最为谴责之处。
当时朝堂上乱象一团,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几个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当臣子的,谁也不知道风吹向何方,明天是阴是晴,所以如果想有点作为,想做点事,依附哪一方都很正常,不然就只能做个万事不关心的醉翁。
在任上,卢藏用还是真做了事的,他“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还“数纠驳伪官”,但是,该说的说了,无奈皇帝不听。
也许是官当久了,说话也没人听,中宗朝后期,卢藏用为官不谋其政,明哲保身。
最后,卢藏用在官场换来四个字:“配流岭表”,同杜审言和宋之问等一众人发配岭南,最后死在岭南。
卢藏用被时人称为“多能之士”,除了文章诗歌写得好外,围棋下得是极好的,可惜没有留下棋谱。他还“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草,晚师逸少,八分有规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