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古邑小镇 > 第120章 一“松”驱千疾(第2页)

第120章 一“松”驱千疾(第2页)

意念松,则身体松,肌肉、血管、筋腱、骨膜、器官等肉体各部位各组织自松,则经络松开、释放、扩大,能量运转和代谢加快,则身体机能自然提升,武艺也自然提升,同样的一拳、一掌、一脚,质量完全不一样,内力通达、浑厚、实沉,有整劲和贯穿劲。

身、心、意放松后,身体成为提线之木偶,无一处着力。则行拳时,浑身的骨节筋膜,无一处不松,无一处不空,无一处不胀,无一处不酸,无一处不响。久练,则无一处不通,无一处不实,无一处不舒服。

打拳宜无意出而出,心平气和而出,气定神闲而出。

金刚怒目、叱咤风云的打拳方法,没把敌人打倒,却将自己累倒。

武林中所谓的“拳怕少壮”,也是因为打拳进了努劲攒力、筋骨暴绽这个误区。

所谓的“沉肩坠肘”,实际上求的就是一个“松”字。

松了行拳,则81岁的人跟18岁的人没有什么两样,都可以轻松自如,延年益寿,也可以劲遍周身,力达四梢。

松无极限,柔无极限。松柔至极,也会刚强至极。正如风是柔的,水是软的,但风和水一旦在特定的条件下骤然发力,则威力巨大。

同理,一个极度放松后的身体,正如风和水一样,一旦骤然收紧,或者在瞬间产生速度和爆发力,其力量直如飚风激浪,可以无坚不摧。

这是“松”产生的善果。

说完,他向紫苏姐妹演示说,他以前打拳,均是捏紧了拳头,做足了筋骨“冲”出去,讲究劲力和速度,也讲究肌肉与骨骼的硬度。现在他却认为,出拳应该是“松”的,松出松入,不做筋骨,只在接触目标的那一瞬间,才可将拳攥紧。

接着,他走步行拳,果然浑身“咯咯”出声,拳掌出击时,有弹抖破空之音。

众人也跟着他一一实践,都说确实有不一样的体验。

“习武练拳,通常追求的不是一个‘紧’字么,怎么会是‘松’?像传统的举石锁、石担之类。这些,秦大哥又怎么看?”紫苏问。

“是啊,当年我在练这些方面,花了不少功夫,”俞水荣也说,“不练举重,肌肉没力量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时月认为,确实,练肌肉的过程,是一个求“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是有问题的。

起初,肌肉在石锁、石担等重物的压迫下不断收紧,肌肉纤维不断增粗,肌肉块不断膨胀,身材越来越好,力量越来越大,整个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孔武有力。

但随着不断的训练,不断地求“紧”,肌肉的紧张达到极限,体内血管和人体内部的经络通道就会受到挤压和堵塞,从而物极必反,既无法得气,得天地之生气;又无法泻气,泻体内之病气、浊气,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能量的流动、分布和获取,提升不了功力,却让健康状况下降,也容易感到身心疲惫。

这时如果还不收手,仍然苦练肌肉,就会出现肌裂、筋断、气绝的悲剧。

琴弦收紧至一定程度,就会“啪”的一声断裂。

这是“紧”产生的恶果。

所以,肌肉要练,但不是为肌肉而肌肉,而是要练前面讲过的“意气”,而将肌肉作为一个副产品。

“副产品”才会有一个合理、合适的度。反之,你当作“主产品”去追求,那就会练过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练意气产生的肌肉,才会达到最合适的强度,肌肉内部才会意气通达。所以,拳功常有“得意忘形”之说,可见“意气”之重要。

“那按照师弟的讲法,外家拳及西洋拳,走的就是一条求‘紧’的路子?”白苏若有所思地问。

时月说,外家拳还好,它在外练筋、骨、皮的过程中,如站桩啊,打沙袋啊,插绿豆、铁沙啊,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力达四梢,等等,更要求动用意念,进行‘运气’,所以也会产生松、通、顺等效果,某种程度上与内家功殊途同归,达到全身经脉的贯通,能量的贯通,所以只要方法得当,循序渐进,并不会对身体构成伤害,反而能练就一身好功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