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力气活,要么是年轻小伙子在老把式的指挥下干,要么是老把式亲自干。
场院压不好,麦子就别想晒好。
场院压的越平整、越结实,麦子也会晒的越快。
不像后世的时候,到处都是水泥平地,怎么晒麦子都行。
场院压好,就等着收割了。
等压完这一片场院,张子明累的大喘气。
终于,在芒种三天之后,首先是学校开始有动静了。
公社所有学校在这个时候开始放假了,这个短暂假期,县城里的学校是没有的。
只有农村学校才会有的假期,叫做“麦假”。这个假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才陆续取消了。
为什么会放“麦假”?
第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民办老师、代课老师,麦收时节都需要回家抢收小麦。
民办老师也是壮劳力,只能用放假的形式来调剂劳动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学生们也需要回家帮忙干活,七八十年代,收割小麦不是那么容易,全村都集中上阵干活,谁都不会例外,小孩子都会跟在麦地里捡拾遗漏的麦穗。
包括一些小脚老太太也一样,她们对于粮食的渴望与珍惜,不是年轻人能比的。
弟弟子越也从学校回来了,现在也是半个劳力,跟着一起做收割前的最后准备。
老爹将几把镰刀磨了一遍又一遍,时不时的用大拇指刮一下锃亮的刀刃。
唯恐割麦子的时候,因为工具修理不好,而不跟趟。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活计一旦开始了,就不能被耽搁了。
在芒种之后的第四天,时机到了,是收割的最合适时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扑向了麦地。
开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