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娘,你……”
皇帝还没有问完,媚娘罕见打断了他:“我早说过,会一直陪着陛下。”
“宫里这许多人,朕身边却只有你。”皇帝转头望着她:“可媚娘,这一回很难。”
“你,甚至是咱们弘儿,
都要陷入其中。”成为朝堂博弈的一部分。
他才说完,便见媚娘毫无畏惧之色,似此事天经地义般道:“陛下已在其中,那我自然要陪陛下一起,难道还要躲在后面,甚至使陛下再费心周全于我吗?”
李治心中波澜稍定,伸手握住她的手:“好。媚娘,陪朕一起吧。”
陪朕一起走入这风雨之中。
*
媚娘将九枝灯一一点亮,自然也看清了案上累累的三十卷《疏议》,正是太尉领三司朝臣编纂而成。
媚娘知皇帝不想再看了,于是将这些书一卷卷收回匣中去。
太尉。
媚娘将最后一卷书放好:某种程度上,长孙太尉成全了她。
*
“陛下要如何做呢?”
灯烛尽数点亮后,立政殿再次亮如白昼。
皇帝从暗格中拿出一封密信:“太子事先如此也罢了,媚娘先看看这个。”
媚娘看过后不由凛然,极郑重道:“陛下,若此事为真,确是要比太尉与立太子事更要紧些!”
密信是英国公李勣所上。
其上奏明一极要紧事——驸马都尉薛万彻对皇帝语出怨怼,更与荆王李元景等人相从过密,疑有谋反之心,请皇帝细查之防备之。
媚娘见此便与皇帝想到一处去了:若有宗亲要谋反,那比长孙无忌事更要命更要防范!
毕竟长孙无忌是要维护皇帝,起码是皇帝这一脉,他才能继续做‘元舅太尉’,能够立于朝堂之上。若是换了其余李姓宗亲为帝,皇帝要是第一个没有性命的,那长孙无忌绝对能混个第二名,都没人能跟他抢这个位置。
在应对宗亲谋反上,长孙无忌绝对会站在皇帝这边。
不过凡有涉及谋反事,一旦彻查必牵连甚广……
媚娘忽想起一事:“陛下可信得过英国公?英国公与薛驸马似从前就有旧仇。”
皇帝点头:“一来,朕深信英国公,二来,薛万彻此人,与他没仇的人少。”
薛万彻,不但是驸马都尉,亦是功臣将领,先帝曾说过‘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1]
当然,先帝说这话时,已是贞观末年,便没有将他自己和李靖算进去。
能得先帝这样一句评价,也足见薛万彻实有战才与战功。
然而薛万彻实在骄横不会做人,无论跟哪位将领搭伙出征,必然与对方闹翻并被对方拼命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