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五年三月,卫可孤率军攻下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土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六镇尽为义军所占领。
正光五年五月,破六韩拔陵在五原大败领军平叛的临淮王元彧。
北魏朝廷以李崇代元彧为北讨大都督,崔暹,元渊为副将。
正光五年七月,破六韩拔陵大败崔暹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李崇退守云中,八月,东西两部高车叛魏归附拔陵,义军声势大盛。
六镇起义爆发的时候,尔朱荣已经卸去武卫将军的职位,回到北秀容(今山西省朔州市),继承了他老子契胡的族长职位,手下上万骑兵,有了起家的本钱。
秀容附近其他部族也有零星叛乱,正好给了尔朱荣扩张势力的机会,可以用平叛的名义吞并周边部族,拓展自己的人口和地盘,在乱世之中这就是本钱。
宣光政变后软禁冯太后,掌控后宫的太监刘腾也在这时候病逝,冯太后和皇帝元诩有了联络上下的活动空间,掌握朝廷军政大权的元乂沉迷于酒色、政事懈怠,在需要频繁调动军队平叛的时期,无疑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正光六年四月,宣光政变后与元乂共同裁决朝政的高阳王元雍看到机会,获得了冯太后和皇帝元诩的承诺,再次发动政变,重新拥戴冯太后临朝,改元孝昌,元乂的军政权力被解除,随后又被贬为庶民,次年三月,在家中被赐自尽。
冯太后重新掌权后,派出使节带礼物出使柔然,请求柔然首领阿那瑰出动部队帮助北魏平叛。
六镇义军在柔然、铁勒,以及周边魏军联合夹击下迅速溃败,卫可孤被杀,首领破六韩拔陵不知所踪。
地处西北高平镇(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义军则在胡琛等人领导下,继续攻城掠地,先后占领泾州、凉州,继而引发整个关陇地区的持续动荡。
北魏军所俘六镇军民二十万计划内迁到冀(今河北省冀县)、定(今河北省定县)、瀛(今河北省河间市)三州就食,正逢河北遭遇水旱大灾,迁移途中粮草不济,军民出现逃亡现象。
孝昌元年八月,迁移军民在高车人杜洛周鼓动下于上古(今北京延庆县)再次叛乱,鲜于修礼、元宏业、葛荣等人率领北镇流民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省唐县)叛乱。
随即,元洪业斩杀鲜于修礼,请求投降北魏,葛荣杀死元洪业而自任首领,获得叛军领导权。
孝昌二年,杜洛周、葛荣联合,攻破扼守军都关、居庸关的魏军,南下幽州,动乱绵延入河北境内。
葛荣到达白牛逻(今河北省蠡县)后,率领轻骑突袭,杀死章武王元融,擒杀广阳王元深,随即自立为天子,定国号为齐,年号为广安。
孝昌三年,葛荣攻陷殷州,擒获并杀死殷州刺史崔楷,率兵围攻信都,次年攻陷信都,转头率军攻杀杜洛周,并收编他的部众,号称拥兵百万,接着攻陷沧州,继续向南进发围攻邺城,风光不可一世。
这时候,尔朱荣正准备率军进入河北,讨伐葛荣,开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他的麾下有自葛荣叛军投奔而来的高欢,有同样来自六镇的侯景,有参与六镇平叛兵败的贺拔岳、贺拔胜兄弟,贺拔岳的麾下有宇文泰、独孤信、李虎、李弼、赵胜几个年轻将领,这些人都是带着各自的班底人马投奔而来。
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继任者们,在原本的历史上,直接或者间接的主导了南北两朝后续的政治变迁,高欢消灭了尔朱家族,灭亡了北魏;叛乱专家侯景为南梁敲响丧钟,自己也身死族灭;贺拔岳麾下几个人都成为西魏柱国,互相联姻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关陇集团,宇文泰建立北周,独孤信的女婿杨坚建立大隋,完成南北统一,李虎的孙子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豪华的阵容是曾凡以后来者的视角进行评价,当事人并不知情,尔朱荣对葛荣的裹挟的一众难民并不看在眼里,兵力再多不能齐心协力,都是乌合之众,不可能挡住他的骑兵冲击。
六镇叛乱如火如荼的时候,重新掌权的冯太后也放飞了自我,宠幸中书令郑俨,中书舍人徐纥,两人昼夜居于宫中。
皇帝元诩逐渐年长,不仅对权力被剥夺深感不满,对冯太后以及宠臣郑俨、徐纥的秽行极度厌恶,母子再不复先前的感情,矛盾逐渐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