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真不相信,自己这个师弟见到丞相,能拒绝丞相的招揽。
“师弟,不必如此。你看这样好不好?要是这次到了邯郸,你觉得不满意的话,师兄我拼着这个官不做了,也一定把你送出赵国,你看如何?”
“当真?”韩非惊喜的问道。
他现在已经有点不太相信自己这个师兄了。
师兄学坏了!
“一言九鼎!”
看着李斯的样子并不像是说谎,韩非的心稍稍安定了一点,对田秀也没那么抵触了。
反正往赵国走走看看也挺好,正好他也看看,在田秀的治理下,赵国究竟变成什么样子?
到底是不是师父他们说的那样美好?
马车缓缓驶入邯郸城,韩非撩开帘子向外望去,只见街道繁华,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富足之色。韩非心中暗自诧异,这邯郸竟似比大梁、临淄还要兴盛几分。
韩非跟着荀子,也游历过不少国家,见过不少繁华的大都市。
但这些城池都无法和邯郸相比。
记得韩非上次跟随师父荀子来到邯郸时,那时候的邯郸刚刚经历长平大战,城中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
整个邯郸给人的感觉就是暮气沉沉,仿佛整个国家都没有生机一样了。
但现在的邯郸百业兴盛,街道之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韩非能够感觉到,这个国家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气。
或许留在赵国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马车穿过繁华的市区,一路来到了相府。
田秀早早就接到了李斯的传信,亲自在门前迎接。韩非抬眼打量着田秀,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相貌并没多大变化,只是胡子多了些。田秀笑着拱手:“韩非子,久仰大名。”
韩非回礼,几人进厅入座。一番交谈下来,韩非发现田秀见识非凡,治国方略更是独到新颖。田秀诚恳地邀请韩非留下相助,韩非心中有所动摇,但仍犹豫。
李斯看出师弟已经心动了,便主动给了田秀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再加把火。
田秀会意的点头,只见他站起身,隆重的对韩非拱起手:“先生是通天彻地之人,秀不才欲匡正天下,然只恨手上没有贤才。先生若愿留在赵国,秀愿在太后面前举荐,必授予先生三公之位。
请先生念及天下苍生,念秀的一片真挚之情,留在赵国吧!”
说罢,田秀弯下腰对着韩非深深一拜。
韩非也没想到,田秀居然这般的求贤若渴。
虽然他是荀子的徒弟名声在外,但到底不过是一个布衣。
田秀乃是权倾朝野的赵国丞相,他居然愿意向自己屈尊下拜。
想着,韩非不禁看向身旁的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