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竹卿和小师妹将草药碾的快够用的时候,前方战士进攻的号角终于吹响了。
而挑起战火的理由却是极其荒唐,狄人称他们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县城买些日常用的东西,然而妇人要回去的时候发现孩子不见了,怎么也找不着。现在要派他们的铁骑进城搜查一番找回孩子,请大军允准。
如此荒唐可笑的借口自然是不允,派去的信使称此城向来看守严明,狄人又如何混的进去?北狄人借此挑起事端,声称是我军故意藏匿他们的百姓。
如此,两军大战一触即发。
当竹卿听华启说出这个借口时不禁失笑,向来打仗都需要一个借口,什么替天行道啦,什么你踩死了我们的一只蚂蚁一点都不仁慈啦,什么你在我旁边我睡不好觉啦…如此种种,只要是个借口就行,没有理由就去送死,那是疯子要被抓起来的。
北狄人先是派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小队,在关外游荡。呼啦啦过来,呼啦啦过去,使得边境的百姓惊慌不已。如此两三天后,郭将军指派手下副将带一百人前去镇压,短暂交手后敌方伤残近二十人,只得灰溜溜撤回。
北狄人挑衅被诛,北狄首领勃然大怒,派一万人马逼近我朝边境。郭将军派手下大将白司策率领五千大军于边境对峙,双方僵持不下,终于北狄人先发起攻击,自此双方正式开战。
大军后援军又五千人开拔朝着关外进发,竹卿和小师妹成为战地随行军医,在队伍最后对受伤的士兵进行初步的止血包扎。
这还是竹卿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战况,让人为之震撼。
队伍最前方旌旗飘扬,边关的风吹过旗子铮铮作响。将士们的呐喊声冲破云霄,战鼓声擂起鼓舞激励着士气,战士们个个眼中都是视死如归的杀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大军走过的地方顿时烟尘弥漫,竹卿几乎能在嘴里尝到沙子的味道。
大军交战之地在沙漠和绿地之间,起风时空中飞扬着沙土,竹卿突然想到前人的一句诗“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竹卿在最后看不到前面的情况,不到两刻钟后,就听到了弓箭手们射出的箭雨,划破空气中的声音。箭矢飞出如同暴雨砸落,射中狄人时发出怒吼声,狄人的弯刀拍打在盾牌上砰砰作响,随着四五阵箭雨过后,骑兵们率先出击。
战马奔腾而过,嘶鸣阵阵,马蹄踏在坚硬的土地上如同雷声轰鸣,激起的尘土比方才军队行过时更甚百倍,战士们骑着快马向前冲锋,手中长枪径直刺入狄人胸前,狄人被一枪挑翻在地,军心大振。
阵前刀光剑影交错,战士们的奋勇杀敌毫不退缩,竹卿和小师妹几乎不能止住自己的步伐,不由自主想冲上阵去。竹卿想起前一天青池的嘱咐,要她好生保护好自己,刀剑无眼,切莫冲动受伤。
此时的竹卿和小师妹,和其他同行的十名军医一样,有着自己的职责。
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厮杀越来越激烈,阵前倒下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一个被狄人砍了四五刀的士兵送到了她面前,竹卿撕碎他伤口上的布料,将配好的药粉敷在伤口上止血再包扎起来,这药止血止痛,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最好用不过。
前方的硝烟逐渐散去,北狄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我军大胜,可伤亡也不少。
竹卿看着眼前一片苍凉,能直立行走的已经算是大幸,更多的是倒在地上的士兵们。
黄昏的微光照在地上,金色的光芒下是一片血海,不知是狄人的血还是我军将士的血,流在关外的沙上染红一片,最后渗进沙漠深处。有人在清点战场,将狄人留下的武器马匹一一带回,弓箭手们在收回尚能再用的箭矢。夜色降临,天逐渐冷了起来,这样的环境下保暖极为重要。每个人手下都加快了速度,最好能赶在天彻底黑透之前赶回去。
关外空旷,尽是荒野,尸体遍地,竹卿第一次见到如此凄惨之状,心中一酸,泪水吧嗒一声掉在了正在包扎的士兵身上。士兵一愣,安慰道:“妹子别怕,我们早都习惯了,死不了人的。”
竹卿抹去眼泪摇头:“我不是怕。”
士兵叹息一声道:“这里是苦啊,有时候井里打上来的水都涩的入不了口,有什么办法。谁不怕死啊,都怕,可我们不上前杀敌不去打仗,我们的家人哪来的平安呢?我都快记不住长安和我媳妇孩子的样子了,可为了她们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的活着,天下能安定了,这边关的日子再辛苦也都是值得的…”
“再苦也是值得的…”竹卿念着这句话,“是啊,这天下永远都这么安定就好了。”
旁边的小师妹看着竹卿,她第一次发现这位师姐的另一面。
两个多时辰过去了,清扫完战场,能带回去的东西都押上了车,不知是谁竟然还缴获了北狄人三只大骆驼。
拉伤员的车先行出发,留一支精锐部队善后防止北狄人趁着夜色偷袭,竹卿本该随伤员一起回去,但是她还是跳下了车,想看看是否能找到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