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省份是被一圈的山给牢牢围在里面的。
当初楚国都城郢在湖北,后来迁的新都寿春又在安徽,全部都绕开了这两个通行不畅的区域。确实方便了楚国出兵参与中原争斗,但也方便了秦国攻打楚国。
若是楚都在湖南和江西境内,那简直就是另一个小关中。这两处地方与外界往来不便,据守关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枕无忧。
两省在地形上存在高度相似,都是山脉包围,都有一条主江贯穿南北、形成的支流水网辐射大部分区域。
两个东西并排的省份就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那般,近代修建南北铁路的时候,经过此处时只能选择从一个省走,毕竟那时没有必要修两条。
最终被选中的是湖南。
于是湖南靠着铁路发展起来了,江西自此沦为没有存在感的地界,落后了许多年。
但在先秦时期,两省都是如出一辙的穷乡僻壤。
部分楚国贵族看重了两地完美的地形,做了楚王没做的事情——他们想占据这群山中的平原地区,自立为王。
结果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
扶苏早知这里的地形不利于攻方,提醒过作战的将领们。两地山脉毕竟不像关中,朝东的入口真的就一个函谷关,你守这个关隘那我走另一条就是了。
秦军从巴蜀出发,便能由西过重庆入侵湖南。借道百越,也能自东由浙入侵江西。
两地的山脉是一堆不同的小山脉集群而成的,不是完整的一条。那么山脉和山脉之间,必然存在天然的通道,顶多就是有点绕罢了。
秦王政看罢地形图,说道:
“东侧的九江郡比西侧的长沙郡,似乎平原更多?”
地形图是根据扶苏的回忆和楚地战报、官署统计一起绘制而成的,还原度极高。
扶苏点头:
“长沙郡平原占比只有七分之一。”
而且设置九江郡时,不仅包含了江西,还有安徽湖北等部分区域。九江九江,看这个江数就知道占地面积不会小。
秦王政这么划分有他自己的考量。
这里头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划分三晋郡县时,自西向东分出了三川郡、颍川郡、淮阳郡和四川郡。
这个四川郡在安徽北部,而后世的四川省则被东西一分唯二,划为了西边的蜀郡和东边的巴郡。再往东的重庆所在区域扩大了一些,单独划了个黔中郡出来。
陕西则是一分为三,从北向南分别为上郡、内史、汉中,都城咸阳在内史。
当初灭韩的将军腾早就被调入关中,如今正任职内史。这位将军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显,但能给国都所在的郡当郡守,显然是个隐藏的秦王心腹。
扶苏和父亲商议道:
“九江良田众多,地形也更规整一些。分发给魏国庶民耕种,可使魏人归心。此地也好征伐,有百越驻军盯着,不易生乱。”
之前说过,楚南地区的气候北边人难以适应,特指的
就是湖南江西这两个省份。
零度线由黄河流域南移至长江是后来的事情了(),此时的长江流域气候偏热带。在没有辣椒这种作物存在的情况下?(),还有重重山脉阻隔海风,可想而知两省日子有多难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