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牙膏,现在林月没精力研制,暂时就用盐代替。
林月有了前世已经普及的淋浴和躺洗以及牙刷,自我感觉生活惬意了很多。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科考在即,林月的补习班也到了冲刺阶段。
林月虽然已经知道考题,但她不能将考题作为补习班单刀直入的补习内容,那样太没遮拦,将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太危险!林月就使出小龙女惯用的左右互搏术,再加各种迷惑法扰乱法等等招数,不过,弯弯绕太多,也会将书生们绕迷糊,林月就采取绕而不饶的战术。
比如,第一个月,林月在四书五经中选择三条经典论述,其中一条是今年的考题,孟子治天下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林月将题目拿给姜祖飞,对姜祖飞说,这是这个月的重点复习题,要求学员其他书都少看或不看,只复习这几道题的内容,按照八股文格式要求,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每道题写一篇文章,然后全班进行一次讨论,每个学员都要认真宣讲自己的文章,大家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姜祖飞拿着三道题走了。
第二个月,林月又另外拟了三道复习题,其中仍然有孟子治天下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林月告诉姜祖飞,这个月只复习这三道题,仍然按照八股文的格式写文章,这次写的文章要求比上个月的论述更加深刻,立意更加贴切。
姜祖飞拿着这三道题走了。
最后一个月,林月又另外拟了三道复习题,其中一道仍然有孟子治天下书“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要求学员们写出的文章相当于模拟考试。
每个月的复习内容都有“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这段经典,悟性高的书生谁不明白,明白人都明白,这段经典一定非常重要。让我们三个月都复习这段经典,一定有高人在引路,高人是谁?没人想到是秀才娘子,他们只想到曾经被神水点化的案首曹家文,曹家文是补习班督学,曹家文按照神仙的意图在给他们引路!补习班读书的书生,哪个不是悟性高的?大家心照不宣,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知虑乎,曰否多闻识乎”这段经典上。
通过三个月集中学习讨论和写作,补习班每个书生对这段经典的理解都深深铭刻在了脑子里,写起文章来就发挥得淋漓致尽。书生们早就适应了补习班的管理模式,大家都精神抖擞准备着考试。
距考试时间只有几天了,考前县令要到官学视察,这是县令考前的必选动作,一则表示县令重视文化教育,二则也是县令对书生们考前鼓劲的意思。
县令龙之源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随爹到了仓西县,大儿子名达江,因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腿部留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小儿子名达海,现在也在官学读书,准备考秀才。仓西县官学已经开办多年,属于这个时代的公立学校,官学里的学生,一部分是准备考秀才的书生,少部分是准备考举人的秀才,而官学监丞也是朝廷命官。
仓西县官学环境整洁干净,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确实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龙之源在官学徐监丞陪同下,一早就到了官学。官学的教授不是秀才就是举人,所以不用向龙之源行跪拜礼,但准备考秀才的书生们都只是书生,所有书生都面向龙之源匍匐在地。
龙之源捋捋下颌胡须,和蔼可亲的微笑着,向书生们做了一个搀扶动作,嘴里说着免礼,免礼。书生们站起身来。
龙之源亦是正牌读书人,考秀才中举人任县令任知府一路走来,现在虽然被贬,但满腹诗书,自有与众不同的风韵。今天是龙之源到仓西县任职以后,第一次到官学视察,龙之源惬意的看看环境,看看读书的教室,再看看教授和书生们的精神状态,当然,他也看见了自己的小儿子龙达海。
龙县令对官学环境很满意,自古教书育人的地方都很神圣,教授的工作神圣,书生们饱读诗书神圣,龙县令到书生们读书的地方视察也很神圣。
龙之源不无感慨,即席讲话,疾学在于尊师,官学里读书的学生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要尊重老师,老师受到你们的尊重,讲的道理才会被你们信从,道义就会被你们称颂。书生们频频点头,静听教诲。
龙之源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你们学习四书五经最基本的道理,学习能使人获得知识,人有了知识,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品行,只有品行好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书生们又频频点头。
龙之源加重语气,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十年寒窗苦读,有志者,事竟成!祝学子们更上一层楼!最后这段话,算是龙之源对书生们的励志期望,书生们听了龙之源的一番教诲,自是心潮澎湃。
其实龙之源今天到官学视察,除了例行公事而外,他最想去看的,是那个秀才补习班。徐监丞说官学的好学生都被补习班挖走了,官学的学生为什么情愿交高昂的学费到补习班学习,也不愿意到学费相对较低,而且师资力量雄厚的官学读书?龙之源百思不得其解,补习班是个什么东西?他必得亲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