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儿子怎么可能会对父亲开枪?不对,不对,更有可能的是克拉拉的家人吧?”
“不是都说了吗?那一枪只是象征意义,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小镇上的人没有谁会真正的原谅他!或者真正的相信他!”
“这个结局太棒了,那一枪,让这部电影升华了!”
同样的还有一部分在讨论克拉拉的问题。
就如同李易早前问过男主演的问题:“克拉拉是小恶魔吗?”
或者说,她是个坏孩子吗?
“我觉得不是,她其实一直都想要澄清,但是那么小的她根本不明白,大人询问她的问题,主要在于大人们想得到什么,而不是孩子说了什么!”
“是的,克拉拉或许是始作俑者,但是同样的也是受害者!正常的家庭,怎么会让克拉拉看到那些不该看的东西?
而且这件事对克拉拉的影响真的消弭了吗?不然吧,当她渐渐长大,渐渐明白之后,她又会如何?”
“她的确因为被拒绝做出了报复的举动,也因为接二连三不负责任的说谎,让观影时的我感到愤怒,但她后来也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讲出了真相。
友谊不够深厚吗?我们之前也讲过熟人犯罪,夫妇保护孩子的行为无可厚非,任何一位家长也许都会如此。
而片中那种侵入骨髓的恶意,似乎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儿童受害者”和“受害者父母”,而是来自于那一个个旁观的小镇居民,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都觉得自己在惩罚坏人,在做应该做的事。
我觉得你是个坏人,坏人就该死,你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那就由我们来制裁你,我们排斥你,打你,杀你的狗,甚至想要开枪杀你,因为我们是正义的。
但事实上,这盲目的正义是最可怕的。
人往往是不理智的。我们一旦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便自动带上了有色眼镜,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支持我们想法的证据,与之相悖的线索全部被刻意忽略或者曲解。
事实是,盲目的正义者们不会关心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像是小镇居民不相信卢卡斯一次次的澄清,也不认真看待克拉拉一次次的解释一样。他们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而自己的言行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却很难预料。
我们害怕偏见,但很多时候亲自促成了偏见。童言不应无忌,人言真正可畏。”
“真的很难过,善良的人总会让人心疼,卢卡斯深知克拉拉并不应担负责任,在受尽凌虐后还能如初般呵护她,拒绝让孩子感受恶意,哪怕他的后半生都要学会接受这个会劫掠他人格的世界,哪怕他这辈子都无法遗忘曾经被葬入深渊的无力。
人人终将陷入遗忘,小女孩道出了真相,你以为一切都会像吃了安眠药一般回归平静,陷入安详,故事的尾巴却给你致命的一击,爆裂的枪声响起,围剿的猎人还在途中,原来这个世界的恶意从来就不会因为真相的大白而消失。”
“童言无忌的威慑力足以将成人置于死地,但更怕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愚蠢、盲从、暴力,善良的猎人最终变成众人眼中的猎物。”
很快地,《狩猎》便成了整个戛纳电影节的最热影片。
因为这部电影映射的点太多太多了。
有人谈到了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问题上面。
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