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方十三他们就拥有了一个最有利的地形优势:
眼前这座关隘型的驿站,是建在山路中间,无论是哪一边,都需要仰头上行,而且山路限制了并排最多只能上来五到六人,驿站的大门一旦关闭,来人还需要考虑如何突破足有一丈多高的石筑高墙。也就是说,守军居高临下,又有高墙阻隔,敌军就算再多,同时也只能有五六个人以下攀墙进攻,在墙头的防御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唯一的担心,就是敌人的数量足够多,可以采取车轮战的方式,轮流休息、反复进攻,直至将人数不多的他们的体力精力彻底拖垮耗光。
所以,方十三与队员们的商量对策就是,最大限度利用对方信息不对称的弱点,一是提前在前面设伏袭击,大范围制造对方的混乱与恐慌,从而使得这些交趾骑兵到了驿关之前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二是在驿关这里迅速制作并准备全面的防御措施,以便最尽可能地强化并提升这里防御能力。
料想如果成功将大队人马拦在驿关这里,对方在遭遇挫折后,肯定会选择分兵从山后或河道那里绕行,而绕行的时间至少得两天。因此,方十三给大家确定的防守时间就是两天,也就是在被对方前后合围之前,撤出这处驿关。
但是撤退之后,他们还是会依照计划在过来曾经勘探好的路上的一些地点设伏,不断骚扰并打击对方,以完全拖住这支部队,为镇越城的西城墙、甚至是南城墙的修建留出足够的时间。
就在控制住驿关的第二天,方十三带了三四个手下,在驿关前方三里左右的地方,选好了一处极适合进行伏击的地点。并根据对方是骑兵的特点,仔细按照训练课中所传授的,精心选择并布置了绊马索、陷马坑等机关。
这些机关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伤敌人,而是要惊乱对手,所以它们的布置相当有讲究,哪里用绊、哪里用陷,包括还得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安排人进行突袭发动,需要最大范围地将对手扰乱起来。
像是骑兵这样的队伍,一旦乱了,坠马踩死踩伤的、惊马掉落山崖的、甚至还有过于慌张相互之间胡乱砍伤的,都可以相互影响并扩大成最实际的伏击战果。
方十三唯一感到有些为难的就是人手,为了确保伏击效果,他至少要带出去九人,这样只能剩下两人留守在驿关那里。尽管伏击得手后,他们将会迅速撤回关内,但是毕竟过于单薄的留守人手,总会让他感觉不是特别放心。
不过,第三日一早却等来了意外的惊喜,不仅前面回去押送俘虏与报信的三人都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另外两支侦察小分队。
原来从驿关这里赶回去报信的人,在向赵驷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后,赵驷非常认可方十三的判断与决定,但却表示,镇越城这里的所有人手,都得用于加紧修筑城墙以及准备最后的防御。他只能授权他们可以拿着他的令牌,在回去的路上,调动任何可以遇见的其它侦察小分队。
于是,报信的士兵与先期押俘虏回来的两人,在往回赶的路上,好不容易遇上了两支正回来报平安的侦察小分队,从而才能前来支援。
不过这样一来,驿关这里的守兵便就一下子增加到了完整的四个小分队共二十八人了。
方十三感到非常有安全感,立即调整了安排,新来的两个小分队,其中一队随他前去增强伏击人手,另一队留在驿关这里,加强防御准备,这样前后便都放心了!
太阳逐渐过了正午当头的高度,也进入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分。方十三他选择的这个地方,正好是在驿道山路上一个转弯口的正上方。
好在南方的植被非常地茂密,他们所躲藏的地方,既可以不受日头的暴晒,又很好地被树干草丛隐藏住。
按理说,过来的交趾兵好歹也是骑兵,这个时间点,就算天完全亮后再出发,怎么着也应该能到这里了,但是,眼前的驿道一直延展到了最远的前方也没有看到什么动静。
方十三在一棵相对粗大的树枝顶部,在用千里镜观察了一会儿没有收获后,正用心仔细地抚摸着这柄神奇的东西。
千里镜目前是东南水师里身份的象征,正常水兵中,只有到了舰长这个级别才会配备,但由于飞鱼兵的特殊性,千里镜能够配备到什长一级。但是因为他是临时提拔,这次出任务前还不能领到,这次送信的士兵报信后,细心的赵统领专门给他带去了一副。
纯铜打制的筒身,简单刻了一些增加手感的纹路,还有唯一的铭记编号,握着这支千里镜,方十三表面淡定自若的神情下面,却是不断翻腾着激动心情。希望这一战,能够立下响当当的功劳,回去后,让自己的临时队长可以名副其实。
远处突然传来了几声奇怪的鸟叫,又带着山间的风吹来了一阵阵凉气,以方十三这些天在这山里行军的经验,前面一定是有动静了。
果然,远远的山脚驿道那里,开始出现了一些黑点,起先是五六匹马,走得比步行快不了多少,隔得那么远,都能感受出他们的那股懒散劲。在他们之后,又隔了百多步,开始有了军旗以及相对排得整齐一些的骑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