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当刘禅休息恢复体力、略显虚弱时,他找到了部落里的那位族老。
“老人家您应该会讲汉语吧!”刘禅没有试探或询问,而是笃定地说:“越嶲郡本就是汉夷混居之地,这里的汉族人和当地人多少都会与对方有些交流,即便不会说,至少也能听个大概。”
刘禅的话让老者稍稍抬起了头,朝他微笑并点头承认自己能听懂汉语。
“我,会一点点,你,贵人!”
老者说话颇费劲,不过刘禅依然理解了这位族老的意思:他会说一点儿汉语,但并不多,并且他知道刘禅是个重要的人物。
明白了族老的意思后,刘禅露出轻松的笑容,走近老者,低声继续道:
“其实我并非什么贵人,只是在这儿四处游历的人,你们帮了我,我要回报你们!”
“不必回报,应该的,我们不是,坏人,你们,也不是!”
“我们汉族有一句话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就是说你们对我们有恩,我们必须回报,不然天理不容!”
面对这样“淳朴”的当地人,刘禅自然有许多应对之道,最简单的就是软磨硬泡,反正自己并不是要欺骗或伤害他们……
当那位族长听到刘禅的话语后,嘴巴一张一合,却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
最终,在刘禅的诚挚请求下,这位族长还是答应接受刘禅的回报方式。
而刘禅提出的回报也相当直接,那就是要教这个少数民族部落学习汉字、读书写字。
据刘禅所说,他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教化这片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如同他们的汉族先贤那样去学习、证明教育无差别对待是正确的理念。
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无论现在还是前世的刘禅,担任教师或导师的角色都是未曾经历过的。但他庆幸这一世的刘禅并非后人所描绘的那种无知无识之人。
刘禅的基础确实扎实,虽然的确偏胖,但这可是实打实的事实。他在文化和武艺两方面都有名师指点,并且学习效果还不错。
尽管小时候没人严格管教他,但刘禅记得,“舅舅”糜芳对他非常好,不惜重金为他请人启蒙教育。后来到西川之后,他的正规教育才真正跟上了步伐。
即便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变故,但在他被立为世子后,他的教育工作便全权交给了那个名义上的父亲刘备和他的众多臣子们接管。
为了使刘禅博学多识并掌握治国之道,这位名义上的老父亲特意下令让他广泛研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籍,并由丞相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籍供他学习,同时还安排他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
两位来自荆州世家的大儒,对于指导刘禅这件事也是非常用心,连陪伴他读书的人都精心挑选。
梓潼太守霍峻去世后,他的儿子霍弋就被接到皇宫养育;另一位被简雍称为董二愣子的董和去世后,他的儿子董允也被刘备收养进宫。
这两个忠诚度最高且天赋出众的孩子被安排在刘禅身边,既作为他的亲信,又负责监督他的学业。
可以说,他们是倾尽全力了。在这种环境下,不管刘禅愿意与否,他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在成都北面的射山,由擅长射箭的军人指导骑射。然而,这项技能他并未学得精通,不过这已经无所谓了。至少凭借心中的这些学问,刘禅认为教导这些孩子们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当他第二天正式开课时,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虽然昨天刘禅提出此事时,那位族长反复推辞,似乎并不希望刘禅与这个部落有所交往。但当他今天走进族长为他准备好的“教室”时,他彻底懵了。
刘禅心想,像这样的少数民族部落,即使是他主动提出传授汉族文化知识,恐怕也不会有多少兴趣,最多也就是一些平时闲着没事干的孩子们前来学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