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阵哄笑。
大名将普通民户分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
匠籍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因而最为卑贱。
这个叫苟四的泥瓦匠,不仅身份低贱,名字也贱,被人嘲笑也是正常。
崇祯和颜悦色地问道:“这几年,日子可有什么变化?”
“咱大明的匠户,以前过得那叫日子?”
“以前当官的根本不把咱们匠户当然,那日子过的,连猪狗都不如啊!”
苟四一声叹息。
云逍也跟着在心里一声叹息。
大明的匠户,说起来都是血泪。
大明的匠户制,是承袭元朝的旧制。
匠籍,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隶属于工部,世代相袭,不得改籍。
也就是说,只要是成了匠籍,就更螨清的铁帽子王一样,世袭罔替。
以后子子孙孙都是匠籍,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不得改业。
跟匠籍一样低贱的是军户,可军籍还有逆天改命的时候。
军籍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户籍和命运,张居正其实就是军户出身。
而匠籍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断绝了一切脱籍的途径。
官员、读书人常说的‘黎民百姓’,并不包括匠籍。
在他们眼里,匠籍根本就不是人,而是"梓人"、"贱役",是可以随便役使的牲口。
工匠又分为住坐匠和轮班匠两种。
住坐匠常驻京师,每月上工十日。
而轮班匠按距离京师的远近编为班次,每三年一班,轮番赴京做三个月的工。
工匠做工属于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只在上工期间领取一定的月粮和直米。
轮班匠每班虽只服役三个月,然而路途遥远的,往返于途中便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