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时政的版面,还是要等自己考上了秀才举人再说。
没有功名在身,做这些还是有风险的。
小报的后几版,是和故事,苏泽的小报准备就印这些。
不过福州府这份小报并不是后世报纸的样式,而是一本装订起来的册子。
苏泽要节约成本,自然不会再增加装订这个过程,所以苏泽决定仿照现代的报纸,直接印不裁剪的大张。
将楚清材和陈朝源的戏文交给姚春,苏泽说道:
“这两篇文章各印在一张纸上,先排出来给我看看。”
楚陈二人写的戏文不长,姚春盘算了一下说道:“东家,我试试,应该可以。”
对于苏泽来说,铅活字做出来之后,印刷的成本就是油墨和纸张。
纸张苏泽已经买了,便宜的泛黄纸张价格便宜,一份成本也就几分银子。
油墨是自己制作的,桐油这些东西都是卫所的,唯一的成本就是松香。
这个时代的纸张还没办法双面印刷
排版印刷的苏泽的家仆姚春,一份报纸的成本还不足一钱银子。
一开始的时候苏泽并不准备赚钱,一份报纸定价三钱银子,主打的就是先把影响力扩张到全县。
县城里卖体力的力夫(搬运工),一年收入也有十二两银子,陈朝源这样的穷读书人,一年收入在二十两银子上下。
三钱银子的报纸,已经是县城中产家庭能够接受的价格了,苏泽一开始也不是指望报纸挣钱,只要能不亏钱就可以了。
成本定价算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报纸的内容了。
只卖三钱银子,自然不可能像福州府小报那样印那么厚了,苏泽只准备弄四个版面。
楚陈二人的文章,可以用来填充报纸,当做版三和版四的内容。
但是前两个版面必须要足够吸引人,才能在县城中打响销量。
苏泽苦思冥想,到底用什么文章来能吸引读者?
≈lt;div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