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道:“君臣本一体,臣子侍奉陛下,当如是也。”
朱棣虎目微阖,转而道:“上元县县令……卿可知此人?”
解缙道:“上元县县令周康,就在客栈之外奉驾。”
朱棣道:“朕听你说,他的官声极好?”
解缙刹那之间,似乎听出了一丝不对味:“此吏部之言。”
朱棣道:“朕问你对他是何印象?”
解缙沉吟片刻,道:“此人自上任伊始,不曾有过错,京县治理尤为不易,臣以为……他应该有他的长处。”
朱棣道:“他既在外头,便叫他进来说话。”
亦失哈在旁听了,蹑手蹑脚地出去,很快,周康便满心激动的随亦失哈进来。
周康毕竟只是区区县令,若不是今日,可能一辈子也无缘面圣,因此显得格外的激动,只觉得今日只要奏对得好,怕是将来有平步青云的希望。
于是拜下,匍匐于地,臀部高高拱起:“臣周康见过陛下。”
“抬头。”
周康不得不抬头起来,而后目光便与朱棣交错。
许是朱棣的目光过于锐利,让他的目光不禁开始闪躲。
朱棣道:“朕听闻,你的官声极好?”
周康顿时心里狂喜,哽咽道:“臣……臣……得蒙朝廷厚爱,委任官职,治理一方百姓,臣……自小读诗书,自知才疏学浅,却也知圣贤的大道理,所以在此任上,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实不敢由此而辜负圣恩,只好尽心用命,以勤补拙。”
这番应对,周康觉得还算得体,若是自己过于谦虚,会显出自己没有名不副实的印象。
可若是接受皇帝的夸奖,又不免显然自己过于自傲。
朱棣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随即道:“你就不必谦虚啦,这朝野内外,谁不晓得你爱民如子。”
周康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爱民如子,是地方父母官最高的评价啊!
他颤声道:“臣……臣惭愧。”
朱棣道:“你也不必惭愧,朕来问你,今岁大寒,朝廷拨发上元县的薪柴以及赈济困苦百姓的钱粮,如今拨发得如何了?”
周康便立即道:“都拨发出去了,总计八百二十九担薪柴,还有一千三百石米,都已如数分发。”
朱棣又道:“那么……今岁的河堤修的如何了?”
周康又立即道:“今年松江和苏州水患,臣深恐水患之害,今岁加征了徭役,修补了三处河堤。”
朱棣道:“朕看过奏疏,今年征发了七千壮丁,只是壮丁辛苦,朝廷供给了他们伙食住宿吗?”
周康道:“臣也深知百姓之苦,对此格外看重,所有的壮丁,每日给米七两,又加御寒衣物一件。”
朱棣感慨道:“若是真如这般,倒是这上元县的百姓们有福了。”
周康道:“都是托陛下的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