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
诸葛丞相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
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
到达上邽附近麦田后,没有等待收割一个月就成熟的麦粮,只对麦田进行了芟除破坏。
据汉晋春秋所载,郭淮戴凌为保护麦田,带人主动进攻诸葛丞相主力部队,为丞相所破。
司马懿军也为保护麦田,日夜兼程急行军抵达上邽之东。
司马懿深知汉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兼之魏军经过通宵达旦的行军已为疲惫之师。
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丞相便回军卤城,未能彻底破坏上邽麦田。
使得这批粮食成了乏粮魏军与之对峙的资本。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诸葛丞相这一战略动作,迫使魏军进入极度缺粮状态。
导致司马懿、郭淮等不得不从关中运粮,甚至征取羌胡的粮谷……
这里也有必要指出,司马懿本人以用兵侵掠如火、兵贵神速着称。
若是真的有较大把握能在野战中击败蜀军,以司马懿的军事指挥风格,司马懿应该是不会采用坚守策略的。
事实上,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也的确采取过进攻态势但战果不佳。
因此,司马懿其后采取防御态势,意味着在本次北伐作战中,蜀汉军队一直处与有利地位。
而本场作战的魏军,却居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边上的朱元璋,闻言都不由的为之点点头。
对于刘备能有诸葛丞相,越发羡慕起来。
诸葛丞相是真的各方面都会,还都能做到出类拔萃。
能让用兵一向侵掠如火的司马懿,遇到他后变得不动如山。
这就是诸葛丞相在军事方面能力的最佳体现!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汉军对峙,不与交战。
张合认为蜀军长途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
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但司马懿不采纳。
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丞相撤出对祁山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