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张顺的小伙子,自幼读书,在十八岁那年就成为了秀才。
可是,他的时运不济,二十七岁时,参加科举时,终是名落孙山。
失落的他,回到家乡,郁郁寡欢,整日以酒度日。
张顺的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可是老两口都是本分的庄稼人,也帮不上张顺。
他父亲张大财找到张顺劝道:“儿啊,你有秀才的学问,虽然不能踏上仕途,但是要想过好日子,也没有问题。”
“对啊,儿啊,你何不去城里的私塾看看,谋一份教书先生的职业。一来可以有一个好的生计,二来指不定还能找上一个媳妇儿呢。”母亲刘桃花说道。
“对对对!”
说起媳妇儿三个字,老两口那是同时眼中冒光。
对于老两口来说,不但不忍心看着儿子天天沉沦,更想要早日抱得孙子啊。
张顺听了父母之言,心想我如今也算是没有了考取功名之心,何不依了父母之言。
思罢,他就同意了此事。
于是,他便告别父母,进入县城,找到一家私塾,进入其内,当起了教书先生。
转眼间,便过去一年光景。
张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渐渐地走上了正轨。
每月发了月钱,还会给父母带些回去。
话说开私塾的主人姓李,名叫李成,养育有一女名叫李春玉。
说起这李春玉,传言其已经年过三十有余,却不知为何,依旧待字闺中,未曾婚配。
李成见张顺教书育人勤恳,便有心将女儿嫁给他。
只是考虑到女儿李春玉实在是年龄太大,就一直没有开口提及此事。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到了三十这个年龄,都还没有出嫁者,那是几乎没有。
又过了两月时光,李成就找到城里的王媒婆,让其帮忙找张顺说说。
这天,张顺放了课堂,正往家里走呢,远远就看见一个穿着花袄子的老太婆冲自己跑来。
“哎哟,我说张先生,喜事,大喜事啊。”
王媒婆来到张顺身前,笑呵呵道。
张顺在城里也呆了一段时间了,自是识得这远近闻名的王媒婆。
恭敬一揖,道:“不知王婆婆找我何事?我又有什么喜事?”
王媒婆掩嘴轻笑一声,道:“张先生,可曾婚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