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明朝科举南北榜 > 第143章 大学题一(第1页)

第143章 大学题一(第1页)

秦鸣鹤咬着笔杆,看着草卷上的题目,想起此题是出自《大学》第十章中的,“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说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尧舜因有仁心,行仁政,万民景从为善,而桀纣则横行暴虐,小民也就多做恶事、恶人。

这是一道整题,也可以说是一道一节题,就是说这题是从一章中抽出一节完整的意思为题。

秦鸣鹤拿着毛笔在“仁”字上点了下,这个字便是破题的关键,当然也可以从“尧舜”两字下手。

要说写八股文,不得不说八股文的标准样式,并不是秦鸣鹤前世所认知的文分八股。

八股文是时文,每科一变,不过在成化末年成一定之规,那便是破题、承题、原题、起凡、入题、提二比、出题、中二比、后二比、后二小比、大结合而为一,后世又改后二小比为束二比。

而破题历来是依照朱子的《四书集注》,不能随意的解释或发挥,若是不一致,那么就是骂题,在府试本经题上,秦鸣鹤实际就有些跑题。

而要想破题,那么必须先认题,知题之要点,要做到知之以详,方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助。

秦鸣鹤想了一会,提笔开始写破题,

“仁可定国,于古帝见之焉。”

此破题意思便是,于古代圣贤来说,怀仁心,施仁政一个人就可安定国家。

对应的便是朱子《集注》中所言,“。。。。。。一人定国而言。。。。。。”,是明破也是逆破。

何为逆破?如本题便是先破“仁”后破“尧舜”,这就是逆破。

写罢破题那么便是承题,承题就是承上启下之意,多是用三四句,按照制式要求,开头多用“夫”、“盖”、“而”等,而末字又用“耳”、“焉”等之类。

承题与破题的不同之处,便是尧、舜、孔子,可直呼其名,而不必像破题中“古帝”代指尧舜。

既然是承上启下,那么就要承“可定国”,而中后四股又要解“尧舜与人”之关系,按照《集注》中,“。。。。。。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承题便是,

“夫国之定,民之从也,率以仁而罔弗应,其即尧舜所以成教于天下耳。”

这句话和《集注》所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代圣立言的初始,以圣人口气定调国家安定,民众跟随国君做善人,做善事,人人响应,是因为圣贤(尧舜)教导的好。

在这里引“成教”二字,以简代繁,用的是《大学》十章中的“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之意。

承题写罢,秦鸣鹤总觉意犹未尽,又是写道,

“今夫教之成也,斯民罔迪不适之,(引自《康诰》矧今民罔迪不适)谓也?然有其本焉,在所以先之者而已矣。”

这便是原题,主要意图是进一步讲解题意,以今时之民不善来对比古之善,因为现如今的教化不利,进一步来强调尧舜之仁的必要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