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我在明朝考科举 > 第57章 思前念后(第1页)

第57章 思前念后(第1页)

等得放完烟花,夏氏忙是催着几小娃进屋,如今寒气重,别是最后染了伤寒,那便不美了。

进了房,正堂的饭菜已经撤了下去,在桌旁柴火盆上放了陶壶,如今正咕噜噜冒着热气。

秦二壮提了壶将桌上五个陶碗注上水,一时间房内散发出一股蜜姜水味,“快来喝了祛驱寒气”。

顾氏看了大二丫几眼,撇撇嘴,有心说几句见秦大郎低着头,又见秦老汉夫妇二人见怪不怪,也就鼓了鼓嘴,终是不语。

“爹,过了正月十五铁头和石头都要入学”,秦大郎喝了一口婆婆丁,皱了皱眉头。

婆婆丁就是蒲公英有消炎化腻之效,较之荷叶茶略温,农家里都是晾干来用,今日吃食多肉,秦李氏便泡来给诸人喝,免得夜间腹胀。

秦老汉已是微醺,木然的点点头,顾氏见状急道,“爹,铁头和石头不在我叔父家学文了,再是求学要去县里张秀才那”。

秦老汉愣了一会,“怎地?你那叔父家的夫子不教了?”

“舅兄要入监,叔丈便辞了夫子”,秦大郎接口道。

“缺了银子使?”秦李氏看破便说破。

秦大郎夫妇闭口不言,任人猜测。

“呵”,秦李氏轻笑一声,“按理说父母在不分家,我和你爹想着家庭和睦,给你三人分了家当,你也得了几十两银钱,如今你又做着县里的书办,大节小节的总能收些孝敬,你又不曾绞了银子给家里,娘再是不知,总也知道一年束修几钱”。

“娘”,顾氏急着道,“我二人在县里赁着房,凡事又都要花银两,便是菜米都要花银子,要是再加上铁头兄弟求学,实在。。。。。。”。

“我让你们去的?”秦李氏提高了声音,“俗话说守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要是肚皮大,眼皮子浅怨得了谁?”

“娘。。。。。。”不等顾氏说完,秦大郎忙是拦下,“娘,不过是周济一阵,等儿子发了禄银,便多称些给爹娘”。

“没有”,秦李氏岂会信他,秦大郎服吏多年,也没见拿回来一分银子。

要说秦大郎自然是有钱,他做着县里的书办,虽说是服的正役,可他又与一般役员不同。

明律有规,“有事上役,无事事产,非常于职亦”,而秦大郎是告纳(买的)而来的吏职,非役。依成化年间所规,“州县杂事繁巨,隶吏常不足,许以工食银”,所以他在服正役时是半募的全天候役员,而其他时则属于全募的吏员,是自收自支并的县级国企和全额拨款的事业混合编制,等升为典吏就可吏部备案,变成户部拨款的公务员编制。

而一个县的书办工食银约为七两三钱,若是再加上三节两敬,再加上帮人书写文书,一年实际有十五两左右,这是正常收入,若是再帮人假写文书或是文书偏上一偏,那银子可就不知其数了。

秦大郎见秦李氏说的坚决,一时面带苦色,转头看着秦二壮,为难道,“二弟。。。。。。”

“大哥,你也知道,家中不过是十余亩地,有水田有旱地,今年虽说是丰产,可粮价却比往年低上一些,再说咱是上户,杂差也就多些”,秦二壮笑着解释道,“就是仲秋卖了些鱼,也不过多得了几两银钱,志哥儿明年也要入学,这。。。。。。”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唉”秦大郎长叹一口气,顾氏却是接话道,“二叔,志哥儿求学也不能离家太远,多不过是去镇上,束修也不过几两,可铁头要在县上,束修要十余两,你多少借一些”。

夏氏闻言,脸色一变,就要开口,却被秦清拉了一把,“怎么了志哥儿?”夏氏看了秦清几眼。

秦清摇摇头,秦二壮笑了几声,“大嫂,就是花的少些,可俺也赚的少啊,既要伺候爹娘,又要给大二丫攒些嫁妆,总不能像村里的刘老三一般吧”。

顾氏虽然心里恨不得家中如刘老三一般将闺女卖了出去,可她不敢说,也就只得笑着应和几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