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徐二,依旧满脸无所谓的大吃大喝。
未来?他早就想明白了,根本不需要公孙胜来提醒他。
当堡主?呵呵,那有什么意思?
作为亲兵,徐二比公孙胜更加熟悉徐世杨的性格——他们的堡主特别痛恨坞堡,因为这样做虽然分散了风险,却也难以集中力量。
公孙胜只知道徐世杨喜欢打仗,却没去想,要打仗,当然是力量越集中越好。
只有一心守成的老大,才会喜欢建设新坞堡,那种首领绝对不会是徐世杨。
在他的手下,谁愿意去当坞堡主,尽管去争好了,徐二的目标,是当上亲兵队长!
……
十月十六,十五屯进入临战前的准备工作。
参与本次作战的,包括徐世杨的亲兵队,一共50个14到16岁的孩子,其中17个人是老兵,其余都是新招募的,包括原本村子里的孩子,以及二十个徐世杨从郑天寿那里买来的,身体素质还算可以的男孩。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买回这些孩子,徐大徐二还真没法凑齐要求的50个人。
实际上,这所谓的亲兵队,真正有用的,不过30人,全是亲兵队中的“老兵”,以及本村的孩子。
那20个买来的男孩,这次的任务只是感受战场而已,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没恢复到能参与战斗的程度。
火门枪的数量多了一些,包括张铁匠新打造的,以及其他坞堡用来交换鞑子俘虏的,一共15杆。
这已经算是不少了,毕竟其他坞堡也要备战,他们的铁匠也得紧急打造一些兵器。
徐世杨打算把能参战的三十个亲兵编成两队,一队负责使用火门枪。另外一队负责操作木炮。
剩下不能参与战斗的20人,这段时间就训练装填火药,帮前线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天,徐世杨下令两户铁匠暂停手中的一切工作,为亲兵队打造一批矛头,这种矛头被要求可以直接插在火门枪的枪管上,这样,参与白刃战的时候,火门枪可以当做短矛使用,而非令人尴尬的铁棍。
这不是刺刀,型制也并不统一,好在徐世杨一共只有15杆火门枪,他可以给每一杆枪专门准备一个矛头,不用操心零件互换问题。